港股越炒越悶 上市公司批沽空被濫用 券商花紅跌8成 「慘況如08年股災」

更新時間:06:00 2023-08-13
發佈時間:06:00 2023-08-13

港股交投淡靜,成交量持續縮減,6月證券市場每日平均成交額跌穿1,000億元關口,上半年IPO集資額更創20年新低。造成港股弱勢,一般意見都歸咎於疫情及政治因素,但有在港上市的科創企業老闆就指,這些因素都已成過去,認為最致命原因是本港惡意沽空問題嚴重,以及兩年前政府上調股票印花稅。有券商人士甚至直言,他們收入已大減8成,如港股繼續悶市下去,隨時觸發更多投行券商裁員。

王揚斌稱,集團懷疑遭人惡意沽空。
王揚斌稱,集團懷疑遭人惡意沽空。

上市公司阜博集團(3738)2018年來港上市,過去一年深受惡意沽空影響,「論壇上每日有多個固定帳號天天在唱衰,他們有可能是收錢的。」其主席王揚斌接受本報訪問時說道。

據阜博2022年業績報吿顯示,集團全年收入達14.4億元,按年大增110%,錄得純利4,200萬元。收益大增,理論上會刺激股價,但大比例沽空行為,卻導致其股價與基本面脫節。

集團收益大增,股價卻表現不好,訪問期間王揚斌就向記者展示一些數據及交易紀錄,聲稱集團遭人惡意沽空,包括利用唱空砸盤(Short and distort)的手法,以發布恐慌言論煽動市場情緒,同時配合疑似虛假交易來影響股價謀利。

王揚斌說,不少內地科企老闆,都擔心成為惡意沽空對象。
王揚斌說,不少內地科企老闆,都擔心成為惡意沽空對象。

王揚斌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美國司法部一直嚴打對沖基金的唱空砸盤行為,而唱空砸盤在本港也屬違法。他個人建議港股應提高沽空門檻,把一些市值不高、流動性差的企業排除在名單以外。

翻查證監會去年就惡意沽空回覆立法會的文件指出,「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間,證監會共收到85宗有關沽空行為的投訴,其中大部分投訴及持有證監會牌照的公司、上市公司和其主要股東。證監會經評估後,認為其中6宗個案有夠表面證據立案展開詳細調查。該6宗個案,其中4宗個案已完成調查而未有發現市場失當行為,其餘兩宗個案的調查仍在進行中。」

本港的非法沽空問題,似乎漸漸嚇怕不少內地企業。王揚斌說,在他的朋友圈子裡,不少內地科企老闆,都真的有擔心成為惡意沽空對象,因此對來港上市的態度非常猶豫。

就本港非法沽空問題,本報向證監會查詢,當局回覆指,香港的沽空監管制度能有效應對沽空活動所帶來的潛在風險,而該制度亦比大部分主要市場更為嚴格。證監會不時進行主題檢視,以評估中介機構就沽空活動的內部監控措施。

證監會又指,會繼續密切監察市場活動,並採取措施遏止違法行為及打擊金融罪案,包括與其他監管及執法機構緊密合作。

點擊圖片即看,港股越炒越悶的原因:

股票印花稅上調 庫房收入反跌19%

除了惡意沽空問題,印花稅上調也可能是投資者卻步入市的原因之一。兩年前港府上調股票印花稅,由買賣雙方按交易金額各付0.1%,提高至0.13%,升幅高達三成,令投資者欠缺動力入市。

上調印花稅,港府的原意是想為庫房增加收入,不過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早前撰文指,港府於加稅後第一年度的印花稅收入約682億元,僅較加稅前一年增加不足1%;加稅後第二年度的收入,更加下降19%至約554億元。

近年港股欠缺動力,以今年6月為例,本港證券市場每日平均成交額998億元,按月跌1.3%,跌破千億大關,可說是甚低水平。回顧2020年,港股日均成交為1,295億元,2021年更高見1,667億元,屬近年高位。惟其後成交大為縮減,2022年的日均成交僅1,249億元。今年首7個月,每日平均成交額進一步跌至1,136億元;今年6月每日平均成交額更只有998億元,跌穿1,000億元關口。

近年港股欠缺動力,6月每日平均成交額跌穿1,000億元大關。
近年港股欠缺動力,6月每日平均成交額跌穿1,000億元大關。

香港IPO集資額 被印尼超越

除了成交萎縮,香港新股上市IPO氣氛亦低迷。第一太平戴維斯早前發表2023年第二季香港寫字樓租賃市場報告時指出,香港上半年IPO僅集資到178億元,創下20年來上半年的新低,影響中環寫字樓市場,預計下半年本港寫字樓租金將下跌3至5%。

據數據供應商Dealogic統計顯示,印尼今年至5月IPO集資額達21億美元(約164億港元),近28年以來首次超越本港,躋身全球第4,香港排名則跌至第6。今年6月在港上市的周杰倫概念股巨星傳奇(6683)臨門一腳延後上市計畫,內媒《證券時報》引述消息指,是因為認購額嚴重不足所致。

本報找到一名不願開名的本地券商人士訪問,他認同港股淡靜似乎已成定局,並形容目前仍未看到曙光。他指出,券商及投行在疫情期間,幾乎每間都處於捱打狀態,當大家以為開關後現轉機,但事實是開關已半年,仍未見起色,「最後一道曙光都未見到。」

新股IPO來港上市的數目大減,連帶他的佣金也大減,「花紅比疫情前少8成。」對於瑞信早前傳出裁減香港投資銀行部門8成員工,雖然屬個別例子,但本港大大細細的投行已陸續裁員,以他的公司為例,今年以來都有個別人手被裁,他憂慮其他公司陸續有裁員計劃,「大家都人心惶惶。」

券商人士:香港IPO市場如一潭死水

他認為港IPO市場萎縮有兩大原因,首先是因為香港證監會今年3月起實施新政策,要求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前,必須向中證監登記備案,「以前只需要過港交所同證監會,依家要過多一關,大家唔知上面幾時出手,所以都會睇定啲。」他指,企業來港上市的開支費用動輒過千萬元,面對新政策的不確定,嚇怕了不少打算赴港企業。他舉例,今年迄今他接觸過約30個客人,當中9成都因為這理由不敢來港。

該名券商人士又指,港交所提高主板的入場門檻,亦降低企業來港上市的意欲。他解釋,港交所2022年起將主板上市申請人前3年累計盈利,由5,000萬元調高至8,000萬元,導致不少企業未能入閘;至於港股創業板,他認為此板近年多次爆出啤殼、惡意沽空等行為,形象下滑,企業更加不願意投入資金。入行10年的他認為,香港IPO市場目前可算是一潭死水,是前所未見的。

內媒:香港投行裁員慘況如08年股災

內媒騰訊新聞《潛望》早前亦有報道港股悶市情況,並整理出高盛、摩根大通以及摩根士丹利、花旗等投行,今年上半年裁員數目總共逾百人,有券商人士形容慘況如同2008年股災。

報道引述一年前被裁員的投行人士稱,早在去年年初已預料香港投行前景不明朗,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失業大軍。該名人士稱,多年來從事科技相關工作,又指本港科技IPO數目本來有很多,無沒想到的是,他失業快1年,至今仍未找到新工作。

報道又引述另一名投行人士指,今年來經手的項目為例,路演100場都不一定有1人下單。他指,在市場好的時候,這些公司對投資人有些額外的要求,滿足後才能拿到IPO份額,類似LV的配貨,不過現在市場氣氛差,即使這些公司確實是好公司,價格不高,亦不會有人下單。

相關文章:

瑞銀料港股已見底 負面因素消除 新股IPO有望回暖

H股來港30周年 聯交所前主席李業廣:見證港股壯大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