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最後命運判決 若清盤將牽連所有中企 小股東小業主下場更慘︱拆局

更新時間:11:13 2023-12-03
發佈時間:11:13 2023-12-03

中國恒大(3333)將於周一(4日)接受最後的命運判決,於香港高等法院的清盤呈請聆訊前夕,市傳最新的重組計劃仍未見有好消息,全港最大宗的發展商清盤案或最終成真,對資本市場及內房行業造成致命一擊。清盤令一旦發落,恒大的控制權將落入清盤人手中,餘下的資產會逐一變賣,為債權人尋求收益。該股股價於上周五挫4.8%至0.238元,市值約31億元。

死線前終極一搏

負債約3,270億美元(約2.55萬億港元)的恒大在死線前繼續力挽狂瀾,尋求境外債權人的支持。《彭博》上周引述知情人士報道,恒大的境外債權人小組在上周討論對修改後的債務重組方案時,要求獲得恒大本身以及其香港兩家上市子公司恒大物業(6666)和恒大汽車(708)的控股權。由於恒大的回應仍屬未知數,境外債權人提出相關要求,令局勢更為變幻莫測,或難以挨過此一劫。

過往債權人以清盤作為談判手段,但恒大這項訴訟在法庭上拖了接近18個月,故負責清盤的法官陳靜芬已明言12月4日將會是最後一次機會。在清盤呈請聆訊上,若恒大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重組方案,被下達清盤令很大機會是其最後結局。

個別債權人支持維持經營

個別債權人日前(1日)亦提出不同主張,恒大一個主要境外債權人集團發聲明支持恒大維持經營而非破產。該擁有約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由恒大擔保的離岸票據的集團發表聲明指,敦促恒大旗艦子公司恒大地產繼續運營,以確保各地產項目順利完工及交付。

「恒大的任何利益相關者,無論是客戶、供應商、債權人還是(中國)政府,都不會因為恒大破產程序而受益,這樣的破產程序只會損害確保項目及時完成、房屋及時交付以及確保恒大持續經營的長期目標。」

這境外債權人集團顧問表示,破產清盤可能會導致恒大「失控崩潰」,對中國其他發展商以及中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的能力產生「災難性影響」。

重組停滯清盤機會大

截至2023年10月尾,恒大地產3,000萬元人民幣以上未決訴訟案件達2,002宗,涉及金額累計約4,707.55億元人民幣;未能清償到期債務累計約3,013.63億元人民幣,逾期商票累計約2,059.33億元人民幣。

一般而言,在下達清盤令後,法院將會委任清盤人制訂方案,並從現有資產中為債權人尋求收益。而變賣資產所得款項須先分配予債權人,股東的利益則被安排在後,屆時投資者只可透過清盤程序,釐定從上市公司可取回的款項數額。雖然上市公司可以對有關清盤令提出上訴,但於上訴期間,清盤程序將繼續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法例並沒有就上市公司倒閉而設立任何投資者賠償機制。若恒大最終被清盤,日後或難逃除牌的命運,令一眾小股東血本無歸。

學者︰爛尾樓業主恐無法收樓

債權人亦關注恒大一旦被頒布清盤令的後續安排,外媒早前引述知情人士稱,特設債權人小組推薦法院委任諮詢公司Alvarez & Marsal提供專業幫助,而其他持份者則建議安永擔此重任。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認為,除了小股東有機會血本無歸,恒大清盤更直接會影響不少債權人無法收回資金,當中包括銀行、供應商等債券投資者,繼而影響其盈利能力。至於買了「爛尾樓」的小業主,最終亦可能無法收到樓。

「事件已證明高負債模式根本行不通,過去內地房地產企業以高負債為常態,不少內地人士甚至認為這是內房特性,但現在可說一切都要回到基本面,高債務絕對屬高風險模式。」李兆波相信,內房遭清盤的事件會陸續發生。

GMT直指嚴重誇大收入與盈利

屋漏偏逢連夜雨,沽空機構GMT Research於上周五對恒大出手狙擊,直指公司多年來嚴重誇大收入與盈利,並質疑恒大並非流動性收緊或疫情觸發內地樓市低迷的受害者,而是根本從未有任何利潤。報告指出,恒大已資不抵債,只有透過不斷增加借款才能維持下去,但有跡象表明資金來源已枯竭,在某程度上,恒大會因規模太大而無法融資。

恒大屬內地房地產危機的核心,留下的「爛尾樓」遍布全國,再加上數以千億計的未兌付商業票據,以及大量無力償付的債券和貸款,而這場大危機始於3年前內地政府推動的去杠桿。儘管過去1年多,恒大成功以「拖字訣」,換取時間以期制訂能獲債權人支持的重組方案,但整個重組過程相當複雜,加上主席許家印已因涉嫌違法犯罪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部份管理層亦已被帶走調查,失去掌舵人的恒大重組舉步維艱,債權人亦對公司前景深感擔憂,故外界一直不看好這間負債累累的內房巨企能夠「翻生」。

自2021年債務危機爆發以來,香港法院已向內房發出至少3項清盤令,當中包括內地百強房企佳源國際(2768),震驚市場。曾經最為風光的恒大會否殊途同歸,面臨清盤、變賣資產還債、停牌等的悲慘命運,明日自有分曉。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