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國家隊進場撐市 大資金投入ETF 交易增近8倍 連環出手以制衡外資沽壓

更新時間:17:05 2023-12-03
發佈時間:17:05 2023-12-03

港股上周跌穿17,000點,12月首日開局即創一年低位,收報16,830點,連同國指報5,761點,亦創今年低位。周末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功勝即在新華社刊出專訪,強調內地金融風險整體可控,金融市場亦平穩運行,更稱必要時會為地方政府「提供應急流動性支持」;而國營資本運營公司中國國新控股(下稱國新)亦發公告稱,增持中證國新央企科技類指數基金,並在未來將繼續增持。有消息稱,國新將在接下來一周持續每天增持。

上周五(1日)內地傳出國家隊入市撐A股,多隻央企指數ETF明顯上升,推動滬指由跌轉升,全日共錄8,341億元人民幣成交。

國新在周末期間進一步發公告詳述入市情況,該國營資本表示,已增持的具體基金產品為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指數ETF、中證央企創新驅動指數ETF。

上周內地傳出國家隊入市撐A股,多隻央企指數ETF明顯上升。
上周內地傳出國家隊入市撐A股,多隻央企指數ETF明顯上升。
國新為國營資本營運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之一,是繼中央匯金入市後,再次出手的國營資本。
國新為國營資本營運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之一,是繼中央匯金入市後,再次出手的國營資本。

南方央企科技ETF、博時央企創新驅動ETF成交額上周五亦明顯增加,前者成交2.98億元人民幣,較前一個交易日增近8倍;後者全日成交3.21億元人民幣,較前一交易日增約4倍。市場估計,國新單日入市金額超過5億元人民幣。

對於這次增持央企科技類指數基金,國新表示,此舉向市場傳遞了看好央企上市公司長期價值的正面訊號,彰顯了中央企業的責任擔當,「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國新投資充分調動指數及ETF作為市場風向標的作用,透過大幅增持央企科技類ETF,有效引導資金向央企科技創新領域高效聚集,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入更多市場資源。」

國新投資指,將繼續利用集中投資、積極股東、指數等運作手段,不斷創新拓展股權運作模式,協助央企上市公司實現高品質發展。

國家隊接連出手撐市

國新為國營資本營運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之一,截至2022年底,公司資產總額近8,600億元人民幣。國新是繼中央匯金10月增持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四大行股份後,再次出手的國營資本。

中央匯金10月份時公開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並同樣表示會持續增持,當時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南部中證500ETF等多個基金成交額顯著擴大,有機構表示,市場推測匯金這次入市規模近100億元人民幣。

中央匯金上一次公開出手入市,已是8年前,而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兩家大型保險機構,11月份亦發公告稱,雙方將分別出資250億元人民幣,共同發起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暫名:鴻鋤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日後將聚焦在二級市場,並長期投資優質上市公司,該試點基金期限為10+N年,基金初次備案期限為10年,在10年期屆滿後,可透過變更備案方式進行延期。

國家隊接連出手,大資金持續真金白銀進場,絕對有帶頭提振資本市場情緒的作用。據悉內地監管部門,將持續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以鼓勵長期價值投資,近期亦見有多個內地基金集體發聲,表示支持中國股市。不過,入市消息能否扭轉近期中港股市頹勢,目前仍是未知之數,尤其上周五再次錄得外資減持49.97億元人民幣A股,早前大摩亦唱淡A股氣氛,指出外資減持趨勢屬歷來最大,8月至10月期間,累計淨減持高達221億美元(約1,658億元人民幣)。國家隊撐市的作用有多大,似乎仍有待觀察。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