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推動多元學習體驗 引領職專教育新方向
03月18 列印
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院長曾德源博士(Dr Benjamin CHAN)
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院長曾德源博士(Dr Benjamin CHAN)

作為香港職業專業教育的先驅,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LiPACE)秉持着「推動職專教育、鼓勵終身學習」的理念,努力塑造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學院以優質的教學及全面的課程設計,展現出在職業教育領域的領導地位,榮獲「職專教育專上學府」大獎,實至名歸。

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LiPACE)是香港都會大學的七所學院之一,成立於1992年,並於2000年正式易名。在當前快速變化的社會中,LiPACE積極推動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切合市場需求的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在職場上脫穎而出。院長曾德源博士表示,學院的課程涵蓋多個領域,無論是商業管理、健康護理,還是創意藝術,均致力於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並促進他們的職業發展。

FHDHMT健康及分子檢測高級文憑課程,提供分子檢測技能(如PCR 、ELISA)的專業培訓。
FHDHMT健康及分子檢測高級文憑課程,提供分子檢測技能(如PCR 、ELISA)的專業培訓。


順應經濟時勢優化課程

院校的課程以其靈活性、獨特性和創新性為理念,滿足社會大眾的學習需求,並緊跟業界趨勢。隨着COVID-19疫情的影響,公眾對分子檢測和快速診斷技術的認識顯著提升。曾博士特別提到,「FHDHMT健康及分子檢測高級文憑課程專注於DNA相關的分子檢測技術,透過基因分析,能夠提前了解自身的健康風險。這些先進的診斷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診所和醫院,有助於疾病的診斷和健康篩查,這也是未來醫療發展的重要趨勢。」因此,選擇相關的職業教育課程,既是對自身職業生涯的投資,更是對未來醫療產業發展的正確引導。

另一方面,隨着新興媒體的競爭加劇,文化創意產業在近幾年迅速增長,展現出增值的潛力,為經濟發展和就業機會創造了無限的可能性。曾博士強調,學院的課程需要進行調整,並對現有的創意文化及媒體實務高級文憑課程進行優化與轉型。特別是將課程中的「媒體實踐」部份改為「藝術實踐」(Arts Practice),這一變革與政府推動的文化政策相呼應,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文化創意環境,從而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把握更多機會。
 

提升學生視野與跨文化能力

院校以「在地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 in Place)為發展策略的核心理念,將國際化體驗帶入校園,儘量讓學生有參與的機會。曾博士指,在資源最豐富的大學中,只有15%的學生能參加海外交流計劃,而一般大學的資源更加有限,導致學生獲得支持參與這類活動的機會更小。

為了推動「在地國際化」的理念,院校積極與駐港的總領事館接洽,探討合作機會,並先後與芬蘭、津巴布韋、埃及、匈牙利、日本、印度、德國和其他國家,聯合舉辦文化交流活動。曾博士指,去年舉行的芬蘭文化活動中,學院以「姆明」為主題,帶領學生認識這個來自芬蘭、歷史悠久的卡通形象,並從中瞭解芬蘭人的精神面貌及處世態度。這些活動旨在讓學生即使身處香港,也能通過多種學習和活動形式,感受國際化氛圍,並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互動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習如何適應多元文化環境,從而提升他們的視野與跨文化能力。

智能酒店教室提供全面的智能化酒店科技知識,以應用於酒店行業。
智能酒店教室提供全面的智能化酒店科技知識,以應用於酒店行業。


新課程與灣區緊密交流合作

曾博士透露,院校計劃在現有的商科課程增設一個新方向,名為Digital Business Practice。新課程將專注於中小企業的數碼化轉型,涵蓋供應鏈數碼管理和社交媒體市場營銷等內容,以響應商務局推動的中小企業數碼轉型政策,以及大灣區的物流需求。曾博士提到,院校與大灣區內類似的職業專業院校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特別是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該院校在全國高等職業院校中排名前列,並在信息科學領域擁有優秀的教學資源。許多教師來自清華大學,具備深厚的學術背景。透過這樣的學習機會,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課程的質量,還能更切實地認識國內數碼化的商業世界,為未來的發展路向做好準備。

院校與德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再度攜手,舉辦了一場精彩的3-i活動,將德國繽紛多元的文化帶入校園。
院校與德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再度攜手,舉辦了一場精彩的3-i活動,將德國繽紛多元的文化帶入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