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聲講故事2024|中國現代文學開創者 郭沫若

更新時間:10:00 2024-12-09
發佈時間:10:00 2024-12-09

勵進教育中心的「星島集團星聲講故事」計劃於今天12月9日在中心的網站,上載新一集的聲音故事:「中國現代文學開創者  – 郭沫若」。郭沫若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家、考古學家和政治家,早年赴日本留學,期間響應五四運動,他所創作的小說、歷史劇和新詩等,備受中國文學界高度關注,奠定了他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家和新詩奠基人的地位。

郭沫若出生於商人家庭,自少接觸西方民主教育思想,1914年在長兄郭開文資助下赴日留學。1919年,郭沫若在日響應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與郁達夫、成仿吾等留日學生共同創立文學團體「創造社」,開始創作《鳳凰涅槃》等新式詩歌,並在1921年出版個人第一本詩集《女神》,其展現的全新詩歌風格被推崇為中國新詩奠基之作,而郭沫若亦被譽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推手。

1926年,郭沫若回國擔任廣東大學文科學長,後投筆從戎,隨國民革命軍北伐。隨著北伐節節勝利,國民黨內部鬥爭加劇,終在1927年釀成「贛州慘案」和「323事件」。郭沫若初時獲委派處理,後得悉連串事件皆為蔣介石精心策劃的清黨行動,於是決心脫離蔣介石,並在1927年4月9日於武漢《中央日報》發表《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檄文,向公眾揭露其清黨惡行。蔣介石隨即以「反革命分子」之名頒布全國通緝令,郭沫若最終在周恩來協助下流亡日本,靜候回國時機。

郭沫若在日期間受到日本政府和憲兵嚴密監視,於是潛心從事學術研究。他為了從《易經》深入了解和更準確掌握當時中國社會情況,於是開始甲骨文和金文研究,及後更出版了包括《甲骨文字研究》、《卜辭通纂》、《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兩周金文辭大系》等著作。由於郭沫若在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貢獻,他因此與羅振玉、王國維、董作賓齊名,同為中國甲骨文研究四大權威,並列「甲骨四堂」。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郭沫若因應蔣介石撤銷對他頒布長達十年的通輯令,他藉此機會回國並出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負責抗戰文化宣傳活動。1940年,郭沫若因應日軍在侵略之地強推日本文化和政策措施,於是撰寫《三年來的文化戰》一文強調,「現代戰爭絕不是純粹軍事力量的比賽」,期間創作了《棠棣之花》和《屈原》等6部歷史劇,抗戰宣傳的同時,抵抗日軍文化侵略之用。

新中國成立後,郭沫若擔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文聯主席等多個職務,肩負著新中國文化事業領導者的角色。期間他關注戲曲、電影、歌謠、書法藝術等各個範圍的文化發展,努力為當代中國在文藝創作和學術科研領域創造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令新中國在各方面得以穩步前進。

儘管後世對郭沬若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針對其在文化領域上的貢獻就得到一致肯定和推崇。特別是郭沫若在甲骨文和金文研究的成就貢獻,當代史學家錢玄同、董作賓等都曾經在公開和私人場合予以肯定,而他更是中國新詩和現代歷史劇創作的奠基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就有「魯郭茅巴老曹」的排序,足見郭沫若的文學成就與貢獻。

各位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郭沫若的故事,請馬上前往勵進教育中心的網站,收聽由鄧思穎教授所聲演關於近代文學家的故事:「中國現代文學開創者 – 郭沫若」,以及參與相關的有獎問答遊戲贏取獎品,詳情請瀏覽這個網頁︰https://www.endeavour.org.hk/ProjectPage.aspx?id=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