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徒盜幼子相訛患癌詐財 母震怒踢爆假帳戶謊言
更新時間:00:00 2023-07-07
發佈時間:00:00 2023-07-07
發佈時間:00:00 2023-07-07
近年家長於社交媒體上載子女的相片及短片蔚成風氣,《星島日報》報道,有新手媽媽發現其1歲兒子的相片,竟被騙徒盜用行騙,訛稱其子患有罕見病神經纖維瘤,「急需20萬元醫藥費」。她感到震怒之餘,亦驚覺私隱遭外洩,即時將社交帳號改為「不公開」,並報警求助。有社工指只是冰山一角,反映家長忽視網絡安全危機,並帶出子女私隱權需關注的問題。
揭發事件的新手媽媽Crystal,其獨生子剛滿1歲5個月,她於去年初為兒子開設Instagram帳號,記載兒子的生活照,由初出生到生日會,乃至一家三口出遊的照片,合共發出了數十篇帖文。她稱,該帳號有超過100人追蹤,主要是親友、同事以及其他媽媽群組的成員,因此兒子帳號未有特別私隱設定,跟親友「開心分享」成長歷程。
澄清兒子並無患絕症
Crystal說,上月21日晚看到有人在社交媒體,分享一篇男嬰患罕見病急籌醫藥費的Instagram帖文,赫然發現3張男嬰相片是其兒子。該帳號在帖文中,聲稱是基層家庭,從事清潔工作,去年底發現兒子患上神經纖維瘤NF1,「希望有心人可以幫忙,籌募20萬元應付醫療開支。」她驚訝兒子的相片被騙徒盜用行騙,十分憤怒,立刻將兒子帳號改為「不公開」,又向社交平台舉報,避免有善心人受騙捐款。她在兒子及自己的Instagram留言,澄清兒子並無患病,亦不需要籌款,丈夫則報警求助。其後她更在騙徒的帳號留言「踢爆」騙局,但隨即被對方封鎖。
不過,Crystal稱,事後接獲至少7名市民私訊查詢,他們合共捐款逾千元,雖然金額不大,但不滿善心被利用,亦已報警。警方暫將案件列作「企圖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暫未有人被捕。她翻查兒子的帳號,未發現有陌生人或可疑人曾在帖文留言或「給讚」,騙徒一直「無痕瀏覽」其子的私隱。其經歷在朋友圈及媽媽群組引起極大反響,紛紛修改私隱設定。
不少家長都為年幼子女開設和經營帳號,分享喜悅,光是在Instagram搜尋「寶寶成長日記」等關鍵字,已可找到數十個帳號,當中不公開的僅屬少數。香港家庭福利會「網想家」(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社工文建康關注事件,家長於社交媒體記錄子女成長及生活片段十分方便,亦方便享交流「湊仔經」。今次事件暴露家長忽視社交媒體私隱安全的現況,家庭社工John指出,家長主要負責提示及監察子女如何安全「上網」,諷刺的是,事件反映作為「監察者」的家長,原來亦忽視網絡安全,變相令子女的私隱不設防。
網絡安全教育須普及至家長
John又提到,小部份家長為抱持「鬥多like(讚)及追蹤者」的虛榮感,網絡安全教育除面向學童,亦要推廣給家長。他舉例,曾有家長忘記孩子長大了,一如既往將子女的照片上載社交媒體,引起子女反感。
育有一對子女的陳太太她指,女兒對她上載一些攝影效果一般、拍得不夠美的相片十分抗拒,曾要求她將相片「下架」。及至去年底,陳太太未經長子同意,便將其成績單上載到Instagram,引起軒然大波,兒子要求取下相片,母子一度冷戰,她其後求助家庭社工協調才稍有好轉。■Crystal擔心有人受騙,留言「踢爆」騙局。 ■有人偷Crystal兒子的照片,訛稱其患罕見病,在網上籌醫藥費。
揭發事件的新手媽媽Crystal,其獨生子剛滿1歲5個月,她於去年初為兒子開設Instagram帳號,記載兒子的生活照,由初出生到生日會,乃至一家三口出遊的照片,合共發出了數十篇帖文。她稱,該帳號有超過100人追蹤,主要是親友、同事以及其他媽媽群組的成員,因此兒子帳號未有特別私隱設定,跟親友「開心分享」成長歷程。
澄清兒子並無患絕症
Crystal說,上月21日晚看到有人在社交媒體,分享一篇男嬰患罕見病急籌醫藥費的Instagram帖文,赫然發現3張男嬰相片是其兒子。該帳號在帖文中,聲稱是基層家庭,從事清潔工作,去年底發現兒子患上神經纖維瘤NF1,「希望有心人可以幫忙,籌募20萬元應付醫療開支。」她驚訝兒子的相片被騙徒盜用行騙,十分憤怒,立刻將兒子帳號改為「不公開」,又向社交平台舉報,避免有善心人受騙捐款。她在兒子及自己的Instagram留言,澄清兒子並無患病,亦不需要籌款,丈夫則報警求助。其後她更在騙徒的帳號留言「踢爆」騙局,但隨即被對方封鎖。
不過,Crystal稱,事後接獲至少7名市民私訊查詢,他們合共捐款逾千元,雖然金額不大,但不滿善心被利用,亦已報警。警方暫將案件列作「企圖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暫未有人被捕。她翻查兒子的帳號,未發現有陌生人或可疑人曾在帖文留言或「給讚」,騙徒一直「無痕瀏覽」其子的私隱。其經歷在朋友圈及媽媽群組引起極大反響,紛紛修改私隱設定。
不少家長都為年幼子女開設和經營帳號,分享喜悅,光是在Instagram搜尋「寶寶成長日記」等關鍵字,已可找到數十個帳號,當中不公開的僅屬少數。香港家庭福利會「網想家」(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社工文建康關注事件,家長於社交媒體記錄子女成長及生活片段十分方便,亦方便享交流「湊仔經」。今次事件暴露家長忽視社交媒體私隱安全的現況,家庭社工John指出,家長主要負責提示及監察子女如何安全「上網」,諷刺的是,事件反映作為「監察者」的家長,原來亦忽視網絡安全,變相令子女的私隱不設防。
網絡安全教育須普及至家長
John又提到,小部份家長為抱持「鬥多like(讚)及追蹤者」的虛榮感,網絡安全教育除面向學童,亦要推廣給家長。他舉例,曾有家長忘記孩子長大了,一如既往將子女的照片上載社交媒體,引起子女反感。
育有一對子女的陳太太她指,女兒對她上載一些攝影效果一般、拍得不夠美的相片十分抗拒,曾要求她將相片「下架」。及至去年底,陳太太未經長子同意,便將其成績單上載到Instagram,引起軒然大波,兒子要求取下相片,母子一度冷戰,她其後求助家庭社工協調才稍有好轉。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