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滙豐「光頭佬」吃人傳說 | 猛料阿Sir講古

專欄
更新時間:02:00 2025-03-28 HKT
發佈時間:02:00 2025-03-28 HKT

  當年駐守中區海旁警署時,一天老闆秘書送來一個檔案,指示我去例行查閱滙豐銀行的銀行牌照,我的副手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警署警長,他「溫馨提示」我查牌前可先了解該目標公司的背景,對工作很有幫助,特別是面對這些高層管理人員,容易打開話匣子,啟發我開始研究滙豐的歷史。

  我副手在該區駐守了20多年,他帶領我走入了這歷史長廊,他從口袋掏出一張500元滙豐鈔票,他說鈔票上的人頭像俗稱「光頭佬」,昃臣爵士(Sir Thomas Jackson,1841-1915年),大葛(Court)樓(現時上訴法院,前立法會和高等法院)東邊有一條街,是紀念他的昃臣道Jackson Road。他在1866至1902年服務於1865年3月創於香港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曾派駐上海、橫濱和新加坡等地方開拓業務;在香港當選定例局(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及代表滙豐負責提供財政支援興建九廣鐵路,滙豐和香港有很大貢獻,也是中英在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The 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Respecting an Extension of Hong Kong Territory》,租借新界99年的幕後推手。為紀念他的貢獻,他站於一石座上的銅像於1906年豎立滙豐總行前的皇后像廣場,四周被尖石塊圍著,相信是防止途人走近觸摸銅像或當時象徵高高在上不可走近之意。這亦引來一個五六十年代有趣的城市傳說,話說晚上很多人經過這銅像都失了蹤,有人更說是那銅人走下石座把人吃掉,為免「他」再走下來,便用尖石塊困着。

  另一角度看,「他」又真的是「猛和勁」,皇后像廣場Statue Square(原稱Royal Square)是1887年紀念維多利亞女皇登基金禧(50年)放置女王銅像而建,師爺誤或故意把女皇Queen譯為皇后而不是女皇則是另一城市傳說。在日本1941年佔領香港前廣場共有9個銅像,日佔時期,全被運到日本,打算溶掉後造子彈和軍械等用途,1945年日皇無條件投降後,在日本只能尋回昃臣和維多利亞女皇銅像,復修後,維多利亞女皇銅像被「發配」到東區的公園,只得昃臣銅像能重回「香港心臟地區」獨霸該廣場至今。

何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