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發展多元研設產業園公司管理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5-04-11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4-11 HKT

  政府正全力發展北部都會區,有議員建議成立北都管理局。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設立北都管理局不是最好的方法,透露正探討為北都的產業園設立管理公司,期望今年內可以公布建議,又指目前正分析北部都會區3個片區試點的市場意向書,並在下半年陸續招標,當局正積極探討在北都審批的事項上「特事特辦」。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歡迎政府擬設立管理公司,可以增加發展的靈活度,使發展更貼近市場需要。
立法會昨舉行特別財委會,甯漢豪在會上提到,當局會持續造地,因應最新情況有節有度推出土地作各樣發展,當局會繼續優先投入資源,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預計未來5年收回600公頃土地,完成平整至少570公頃土地,公、私營界別預計合共於北都落成6萬個房屋單位,以及提供100萬平方米經濟樓面。
或按實際計劃面積補地價
  甯漢豪指,目前正分析北部都會區3個片區試點的市場意向書,並在下半年陸續招標,為了便利市場參與及鼓勵投資意欲,正研究允許北都業權人主動交回待徵收土地,以抵銷在片區發展補地價金額,亦會研究發展商申請換地或改劃土地用途,只需按實際計劃興建的樓面面積來補價。她續稱,政府今年內將完成沙嶺數據園用地的改劃程序,配合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盡早將土地推出市場,今年內亦會敲定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鎮及馬草壟的土地用途建議,又重申當局沒有放棄交椅洲人工島計劃,只是步速放慢些。
  民建聯、新界北議員劉國勳認為,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的角色可以加強,建議政府考慮成立「北都管理局」。甯漢豪回應稱,北都新發展土地有3000公頃,並不是單一產業形式用地,有住宅和政府設施,認為北都發展形式,與西九文化區很不同,為北都設立管理局不是一個容易的方法。她續指北都是產業主導會有產業園,當局正探討為北都的產業園設立管理公司,期望今年內可以公布建議。
  劉國勳表示,歡迎政府擬為北都的產業園設立管理公司,因政府在發展產業時可以增加發展的靈活度,使發展更貼近市場需要,做到與市場對接,亦可引入科技或經濟人才協助發展產業。他認為,管理公司未來可以負責產業園的營運工作,整體運作安排,類似於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相信本港有足夠人才參與營運。
  至於產業園未來應發展那種產業,劉國勳指,當局可以採取動態規劃方式,配合市場需要發展產業。不過,他期望政府在發展北都上可以更進取,在發展管理公司同時成立北都管理局作決策統籌工作。
  另外,北都三個「片區開發」試點共收到22份市場意向書,選委界議員尚海龍問到,有關意向書是否來自22間企業,當中佔去年簽署一般意向書的85間企業的多少百分比。甯漢豪稱,22份市場意向書分別來自22間企業,但當局刻意不想就有關百分比作分析,因為政府早已表明意向書只屬一般性,不希望給予企業壓力,但提交意向書中有企業來自去年簽署一般意向書的85間企業。
梁志堅:統一審批具效率
  對於當局就北都的產業園設立管理公司,有發展商及測量師業界均認同政府做法,可令北都整體提速發展,由於區內設有不同產業,須邀請相關專業人才參予管理公司的工作較為合適。
  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表示,北部都會區設立管理公司統一地皮或相關程序的審批工作,較以往要經多個部門,須「架床疊屋」方式處理,來得更具效率。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則表示,設立管理公司,即日後以「單一窗口」來處理北都地皮審批程序,流程將會更為暢順,亦可以大大提高審批效率,無論對發展商或相關持份者均是好事。
  泛海國際執行董事關堡林指出,政府成立管理公司協助推動北都發展,總比「一盤散沙、各有各做」要好,雖然現時就決定公司要招攬甚麽人才仍言之尚早,但相信測量師、規劃及建築方面的專業人士均會是其中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