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關愛座爭議屢現 禮讓互讓是根本 | 社論

專欄
更新時間:02:00 2025-04-16 HKT
發佈時間:02:00 2025-04-16 HKT

  公交讓座爭吵不時發生,相關片段在網上瘋傳,惹起網民熱烈討論,甚或公審。上周六,巴士上有一中年婦人疑不滿年輕男子佔用關愛座,出言指罵並要求讓座,豈料該青年自稱是傷殘人士,婦人沒有作罷,反而要求出示證明,惹起另一名乘客不忿,展開罵戰。誠然,要求傷殘人士出示證明,既有侵犯私隱之嫌,亦未免涼薄,如在傷口上灑鹽,現不少打工仔即使疲累不堪,或身體不舒服,怕網上公審,寧願站着也不坐關愛座,成為浪費資源的情況。

  本港並非唯一設有關愛座的地方,其設計原意是推廣禮讓、互諒和關愛弱勢的文化,讓長者、孕婦、小孩等有需要人士,能夠稍作休息。所以關愛座並非法律硬性規定,而是軟性鼓勵市民主動行善。年邁但健康的長者不一定需要使用,而年輕卻有傷病或有身體不適者,如有需要,如關愛座空出,稍坐無妨,誰可坐,有優先次序但並非鐵板一塊,非一概而論。

  可是,當關愛座來到網絡時代,動輒觸發公審事件,變成令人生畏的強制文化時,其原意就慢慢偏離。老人家或會恃老賣老,年輕人則會認為前者已有「專屬」關愛座,不必在其他位置讓座。回歸基本,關愛座的文化是鼓勵社會如何幫助弱勢社群,行善應跨越時間和空間,更沒有地點之分。只要人人禮讓互諒,其實每個位置都是關愛座。

辛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