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結合AI增節能效率
發佈時間:03:00 2025-04-17 HKT

本港目標2050年實現碳中和,提高節能效率至關重要,隨着AI迅速發展,企業推行ESG時結合AI已成不可逆轉的趨勢。星島新聞集團與香港理工大學上周五(11日)聯合舉辦的「Let's Go Green!ESG X AI 應用工作坊」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綠色生活與創新部環保科技研發首席顧問盧志偉強調,AI在環境監測與保護領域發揮關鍵作用,不僅能檢測異常能源消耗,還能提供解決方案,更可準確計算實際碳排放量,協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香港高樓大廈林立密度極高,團結香港基金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謝穎昕指出,建築物耗電量約佔香港總用電量90%。根據碳中和目標,到2050年前,商用建築需減少30%至40%電力消耗,住宅則需減少20%至30%。
AI收集數據後可提供建議
針對這一挑戰,盧志偉分享AI能夠有效監測和分析建築物的能源使用模式,透過自動收集用電數據,運用算法識別出偏離正常範圍的能源消耗,例如AI可將建築物冷氣使用的分析結果呈現給使用者,教導最佳模式,使用者還可以透過智能眼鏡或手機應用看到實時的能源消耗數據、最佳溫度設定建議,以及潛在的節能機會。
盧志偉表示,「AI不僅能夠精確標記能源使用的異常值,還能深入分析其潛在成因,包括設備故障、系統效率下降或使用習慣改變」,這使設施管理者能夠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實施針對性干預措施,有效避免能源浪費。
提高回收率減堆填區依賴
除了建築節能外,AI還在固體垃圾分類領域展現潛力。謝穎昕指出,香港目前每日仍有超過4000噸垃圾被送往堆填區,若要減少對堆填區依賴,提高廢棄物回收率成為關鍵。盧志偉介紹,AI可通過鏡頭捕捉廢物影像,然後運用算法進行分類,這種方法靈活性高、部署速度快、成本低。
盧志偉表示,「我們研究了新的機器,可以用AI將垃圾分類出來」,專門針對混合廢物中難以分離的不同材質,利用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算法識別各種物料,包括塑膠、金屬和有機物等。他又預計,該技術將在今年實現大規模應用,對香港實現2035年減少堆填區依賴的目標至關重要。
此外,AI還可應用在污水廠的設備智能監控方便,根據盧志偉分享,只需為AI提供污水池「正常運作」時的池面情況的圖片,以及「運作不良」的池面情況,就可以分析污水池往後的池面情況是否運作正常。
污水廠應用監測系統運作
在一次監測中,AI分析指出,「水池中存在明顯的曝氣和水流動,表明曝氣系統仍在運行,但曝氣區和未曝氣區界線過於分明,可能意味曝氣效果不均勻。」此外,系統還發現「水面上有一些浮渣和泡沫,但數量不及『運作不良』狀態下的情況那麼多」,這表明污水處理系統存在一定程度問題,但尚未達到嚴重影響處理效果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