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網購騙案攀升 總損失逾3.5億元
發佈時間:03:00 2025-04-17 HKT

警方去年錄得逾11000宗網上購物騙案,按年上升近3成,涉及總損失金額超過3.5億元,上升近9成,超過15%案件與演唱會門票有關,當中有女子被自稱娛樂公司職員哄騙購買折扣優惠的演唱會門票,她信以為真,一個月內轉帳200多次,被騙近100萬元。警方指出,隨着啟德體育園於今年3月啟用,將陸續有更多大型活動舉辦,相信同類型騙案將會增加,提醒市民慎防受騙。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罪科)警司陳純青表示,警方去年錄得33903宗科技罪案,較前年的34112宗下跌0.6%,涉及損失金額為51.3億元,較前年55億元下跌6.7%。去年網上購物騙案佔整體科技罪案34.1%,錄得11559宗,較前年上升29.2%,損失金額超過3.56億元,較前年上升87%,平均一宗損失金額近3.1萬元。去年涉案金額大增,主要源自多宗加密貨幣或外幣兌換案件,當中損失最大的單一案件涉款近300萬元。
去年科技罪案下跌0.6%
此外,去年網上購物騙案有超過15%與演唱會門票有關,涉款近1800萬元,當中損失金額最多個案的受害人為一名40歲本地女子,她於去年4月至5月期間經Telegram 群組購買演唱會門票後,沒有收到門票,被騙300元,及後有自稱娛樂公司職員聯絡她,以折扣優惠購買多張演唱會門票為誘餌,再以不同藉口要求她過數,她於一個月內轉帳256次,被騙去近100萬元。
陳純青指出,隨着啟德體育園於今年3月啟用,將有多個大型活動陸續舉辦,包括演唱會及運動項目,有騙徒窺準不少「粉絲」未能購票,在不同購物平台開設帖文,訛稱有大量內部門票可供選購,誘騙受害人購買;警方相信隨着更多的大型活動在香港舉辦,同類型的騙案將會增加。
網罪科總督察梁以德則分析網上購物騙案,最常見有3種犯案手法,第一是「Facebook專頁詐騙」,去年有超過4成的網購騙案與Facebook有關,涉及超過6000萬元,騙徒會盜用知名商戶的品牌標誌與客戶評價,建立高仿專頁,並透過付費廣告推送虛假優惠。這些假專頁的首頁頭像相、界面設計及用色都與正規專頁非常相似,難辨真假。
第二種犯案手法是「Carousell釣魚連結騙案」。去年有超過7%的網購騙案(832宗)是以此手法誘騙受害人提供自己的銀行戶口資料,涉款超過4300萬元。
第三種是「彈票黨」,去年有超過4%的網購騙案與此有關,涉及近2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