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哈佛損害高等教育 特朗普自削美國軟實力

社論
更新時間:03:00 2025-04-1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4-18 HKT

  特朗普早前以高等院校出現「反猶」活動為由,要求哈佛大學改革,包括允許聯邦政府監督招生和招聘程序、審核意識形態、取消多元包容政策等等。他在遭到拒絕後,先是凍結給予哈佛的22億(美元,下同)聯邦撥款,再威脅取消其稅務豁免優惠。這一鬥爭的本質,說穿了就是特朗普強逼哈佛配合他的政治議程,不聽話就千方百計打壓。如此蠻橫的操作方式,和他強逼別國屈服可謂如出一轍。
競選期間痛批「覺醒教育」
  傳統上,美國政府很少插手高校教授甚麼、研究甚麼或僱用哪些教授。但政治立場極端保守的特朗普,完全無視這些規矩。事實上,早在競選期間,他已屢次批評高等院校的所謂「覺醒教育」(woke education)。校方自然也明白,他當選後必會正式「發功」。第一間被盯上的高校,是在去年有許多學生參與支持巴勒斯坦人示威的哥倫比亞大學,具體打壓方法是暫停4億元的資助,最終哥大校方逼於無奈,惟有「跪低」。但哈佛卻不一樣,展現了非常強硬的姿態,這可能跟它具備崇高學術聲望,以及在社會上極具影響力有關。
  美國高等教育是一個非常開放的體系,能夠招納五湖四海的人才。單是哈佛,在全球便有超過40萬名校友,當中不乏政商界知名人士。特別難得的是,美國校園歡迎多元化觀點,無論是上世紀60年代的反越戰運動,還是近期的撐巴人示威,都能體現這一特色。不論我們是否認同示威者的觀點,不論我們對DEI(多元、平等、共融)政策持何種立場,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即擁抱多元價值,有利於美國吸納全球持不同觀點的人才,這甚至可以說是美國的最大資產,是軟實力強大的體現。
  自從特朗普上任以來,違反多元價值的舉措層出不窮。根據一些報道,已有超過600名留學生遭華府撤銷簽證,他們未必全是積極參與校內聲援巴勒斯坦示威的人士,也不一定是哈佛學生。特朗普這種肆意排斥異己的操作,在奧巴馬、拜登年代是看不到的,即使有,規模也沒有現在的那麼大。如果說特朗普治下的美國越來越封閉,越來越狹隘,顯然合乎事實。
擁530億美元捐贈基金
  這次受到針對的哈佛大學,本身坐擁530億元捐贈基金,數額是全球院校最多的,這自然為它帶來很大「底氣」。但這筆巨款的7成是有指定用途的,校方不可在違反捐贈者的指示下動用。在此情況下,若哈佛的財務狀況受到聯邦政府進一步打擊,後果可以很嚴重。有哈佛醫學教授警告,醫學研究進度可能受阻,變相不利於公共健康福祉。這種顯而易見的後果,在特朗普眼中卻是輕若鴻毛,他真正重視的只是打擊他眼中的異見者,剷除他視作讎寇的進步意識形態。假如任由這位「狂人」胡鬧下去,可能會有更多人才離開美國,美國失去這筆資產,軟實力自然也會相應流失。
  哈佛是第一間公開反抗特朗普的頂尖學府,不但受到普林斯頓、史丹福等名校的響應,甚至鼓舞了早前「跪低」的哥大。某程度上,這些不願屈服的學府有點像最近受到「對等關稅」打擊的國家,它們明白向特朗普屈服,不會換來尊重,只會令他得寸進尺而已。哈佛的反抗顯然具備正當性,對於一個蠻不講理的總統,不能不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