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界倡轉用秘魯錢凱港 抗衡美徵港口費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5-04-20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4-20 HKT

  美國政府宣布分兩階段,對中國擁有、營運及製造的貨輪徵收港口費,每噸50美元,首階段措施將於180日後生效。行會成員、立法會商界議員林健鋒建議港商應靜觀其變,不要自亂陣腳,又指轉用秘魯錢凱港運送貨品,長遠可降低運輸時間及中轉成本,直言「是否一定要使用巴拿馬運河?有時真的是未必!」廠商會會長盧金榮預計出口美國的香港製造貨品將會首當其衝,但對香港的長遠前景有信心。
「不一定使用巴拿馬運河」
  林健鋒昨在電台節目表示,全球經濟一定要互惠互利,不能只有你得益,其他人就受損,「有沒有想到如果美國製造的飛機在其他地方停泊都被收費,這費用影響更大!」
  林續說,如果本港轉用秘魯錢凱港運送貨品,長遠可降低運輸時間及中轉成本,「以前我們經常說一定要點對點,其實很多年前已經改變了,就是以海運轉駁陸運,所以是否一定要使用巴拿馬運河?有時真的是未必!」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美國徵收港口費將影響貨品經美國轉口南美洲,預計每個貨櫃會被收費過千美元,最終轉嫁消費者。他認為替代方案可利用秘魯錢凱港運送貨品,提及該港口今年首兩個月已處理1.5萬個貨櫃,毋須途徑美國,且南美洲貨品可以透過錢凱港運送到中國和東南亞國家。
  黃相信利用錢凱港讓貨物途徑美國前往南美洲,可節省2至3星期時間,亦可避免貨物到美國後要拆細才能進入巴拿馬運河的額外成本,並隨着國家與巴西協議興建兩洋鐵路,相信進一步便利南美洲與中國貿易。
  盧金榮表示,中國製造的大型貨船佔全球最多,此舉最終會影響美國港口貨運量和貨物價格。他認為,面對美國關稅政策,出口美國的香港製造貨品首當其衝,但香港出口美國貿易額佔比小,有部分廠商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至今都未發展多元化供應鏈,故需要小心考慮是否繼續與美國做生意。
  盧又說,世界貿易開始轉移,全世界貿易最大的地方是中國,香港有地理優勢,而且港商「打不死」,過去轉型幾次也都成功,轉型升級會令港企變得更強壯,又提及不少港商過去在中東深耕多年,而廠商會下月將會率團前往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