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眾對華印象改善 特朗普應反思關稅政策
發佈時間:03:00 2025-04-26 HKT

特朗普再次出任美國總統後,經濟上不斷拿中國開刀、政治上渲染中國威脅,然而最新民調顯示,美國人對中國印象有改善跡象,此因特朗普說話可信度低、美國主流媒體捧中國以踩特朗普,且中國科技、文化實力上升,一再打破美國人對華刻板印象。中方這兩年着力推動中美民間外交,意圖沖淡美國總統對中美關係的破壞,美國人對中國印象若能持續改善,將有助降低中美地緣衝突風險。
特謊話連篇 詆毀中國言論失真
美國皮尤中心上周發表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回歸並惡意污衊中國,卻未令國民增加對中國惡感,反而對華印象有所改善。皮尤調查美國人對中國印象已有20年,2006年時美國只有29%民眾對中國持負面印象,遠低於正面印象的52%,但隨着奧巴馬時代重返亞洲圍堵中國,特朗普2017年初首次出任總統時,47%美國人對中國持惡感,高於好感的43%。經歷特朗普惡意中傷中國4年後,2021年初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印象的高達73%,大幅拋離正面的22%,其後拜登時代加力抹黑中國,令美國人對中國惡感,在2023年達到高點的83%,好感跌至14%。美國國民對華惡感去年輕微回落至81%,好感稍回升至16%。
特朗普今年初回歸,再肆意攻擊中國,皮尤調查卻發現,美國人對中國惡感進一步下跌至77%,好感升至21%,此外,認為中國是美國敵人的比率,亦由去年的42%降至33%。美國人對中國印象有所改善,究其原因有三。
其一是特朗普紅利。特朗普再當總統,經濟上指控中國欺負美國,故對華狂加關稅、徵收中國船隻港口費、封殺高端晶片輸華等,政治上抹黑中國在巴拿馬、格陵蘭等威脅美國,以推動其掠奪他國領土企圖。然而再任總統的特朗普,謊話比首任時更多,更經常自打嘴巴,其詆毀中國言論亦變得失真。
其二,美國及西方主流媒體忙於與特朗普開戰,減少攻擊中國,甚至有抬捧中國,以貶低特朗普傾向。例如一向狠批中國的《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都一致指中美關稅戰,特朗普會輸。《經濟學人》更在封面,將特朗普印有「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帽子,改成「讓中國再次偉大」;《紐約時報》知名專欄作家佛里曼本月初訪華後,一改過去唱衰中國態度,撰文高度讚賞中國科技創新,說他看到未來在中國,而非美國。
西方主流媒體名人態度轉變
其三,中國今年一再打破美國人對華的刻板印象。中國DeepSeek以極低成本開發人工智能大模型,效能媲美美國頂級大模型,打破美國人認為中國科技只懂抄襲的看法。且前總統拜登年初強逼TikTok關門,導致部分美國用戶逃往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兩國網民還進行生成本大對帳,令美國網民發現中國教育、醫療、住屋、購物等質素不比美國差,但價錢則廉宜得多,打破美國媒體塑造中國民不聊生的印象。還有在YouTube擁有3800萬訂戶的美國網紅IShowSpeed,在皮尤調查期間,剛好訪華,直播其在上海及北京見聞,令不少美國人看到中國友善與繁華的一面。
此外,中國首款3A遊戲《黑神話:悟空》去年底在全球年度遊戲大獎TGA,獲得年度「最佳動作」和「玩家之聲」獎項,還在全球上演的中國動畫電影《哪吒2》,票房已超157億人民幣,高踞全球第5,都有助中國文化在西方擴散,對年輕人影響尤大。皮尤調查發現,美國65歲以上長者有一半對中國持非常負面印象,30歲以下年輕人則只有21%。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說的,「中美關係的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中國寄望美國年輕人認識真正的中國,長遠可消減美國對中國敵意。
特朗普等激進政客惡意詆毀中國,再未有激起國民對中國更大惡感,反而中國科技實力、文化推廣力提升,正推動美國民眾認識真實中國,將有利中美未來和平共存,減低兩國地緣衝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