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童身授|兩歲不麻煩【599期】
發佈時間:00:00 2021-11-18 HKT

很多父母都表示,孩子到歲半至兩歲左右,就開始變得麻煩,這是否所謂的「麻煩兩歲(Trouble Two)」?父母又應該怎樣應對呢?大家先要明白孩子的發展歷程,他們約兩歲時會發展自我概念,明白到自己是獨立個體,可操控環境,並透過不同方法發展自主。父母在規管孩子的行為時,也應注意孩子的心理需要。
個人主見
這個年齡的孩子,開始有個人主見,例如以往外出時,媽媽安排穿哪件衣服都可以,但踏入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表示「我唔要呢件」等。父母拿出數十件衣服之後,很可能覺得氣餒!
探索與挑戰
孩子也可能故意探索甚至挑戰一些限制,例如廚房有門禁,孩子便設法踏進禁區;或想拿取父母的用品或工具把玩一番。他們未必存心作對,只是愈禁止愈好奇罷了。
對抗行為
孩子更有可能故意挑戰成人的指令,你說不可以的,他偏要做;你要求他做的,他偏聽不到(或者反過來做)!但是,父母們要明白,這是他們發展自主自信的方法,父母太過放縱可能讓孩子不知限制;但太過嚴謹又可能令孩子自此做事失去自主及自信。
以身作則
父母可以先以身作則,例如教導孩子跟別人打招呼時,可以先明顯地在孩子面前跟朋友打招呼,讓孩子透過觀察學習。
給予選擇 協商規則
這個年齡的孩子很愛話語權,家長與其直接給予指令,不如提供選擇,他們比較容易妥協,例如「你想穿黃色這件衣服,還是藍色這件呢?」打招呼可以大聲地說早安,也可以微笑點頭,或者加上手勢也可以。另外,與孩子一同討論規矩或要求,也可令孩子更願意遵守規則。過程中,父母要解釋要求背後的原因,一起想出大家都接受的方案。
移離現場
有時候,孩子在公眾場合就是不妥協,甚至當場扭計。可以的話,父母先溫柔提醒,若其不當行為持續,便使出「移離現場」策略,讓孩子離開「刺激物」,有助他們平復心情。
讚賞為主
當孩子做出正確行為時,父母應立即表示讚賞,並明確提及孩子展示的正面行為,例如「剛剛媽媽聽到寶寶跟叔叔說早安,真的長大了哦!媽媽很高興呢!」或「媽媽看到寶寶慢慢安靜下來了,真的做得很好呢!」等,讓孩子知道其行為是值得被稱讚的。
溫柔地堅持
父母要記住,這個時期的孩子面對同樣的要求,可能需要重覆很多次才會妥協,過程中父母要按捺情緒(這也是情緒處理的身教呢),溫柔地重覆要求及原因,孩子慢慢便會明白。當然,管教的學問博大精深,父母也可以尋找相關課程,進修一下!
作者:程衞強(Victor Ching)(香港及英國註冊心理學家、認證靜觀導師,並有多個國際認證專業資格、心理學(特殊學習需要)及管理學雙碩士學位。曾任本港註冊幼稚園及幼兒學校校監,現時為私人執業心理學家,並擔任多所大學客席講師工作。Victor活躍於傳媒及社交媒體,曾接受電視、電台、報章及雜誌訪問超過數百次。專頁: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VictorChing)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