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港島以西海域現水龍捲 從天而降如漏斗

更新時間:17:41 2024-06-28
發佈時間:17:41 2024-06-28

香港今日(28日)天氣酷熱,部分地區氣溫上升至34度或以上,網上流出一條短片,指港島西面交椅洲對開海面於下午近5時出現水龍捲風,整片烏雲中間出現漏斗一路延伸至海面緩緩移動,強烈的氣流刮起陣陣強風,震撼眼球。

短片全長36秒,片中一條水龍捲在移向一座小島,天氣烏雲密佈,風勢猛烈,拍攝者的手機錄下現場陣陣強風,附近草木搖擺,估計當時他在港島的山上拍攝。另有網民亦貼出照片,並表示在香港仔華富邨一帶亦目睹類似情景,不過水龍捲持續十分鐘左右便消散。

天文台下午5時30分表示,今日下午4時53分左右,港島以西海域有水龍捲報告。此外,位於南海中至北部的熱帶擾動持續為該區帶來不穩定天氣。預料該擾動會在今明兩日逐漸靠近中國東南沿岸,為該區帶來驟雨及雷暴。天文台正密切監察該擾動會否進一步發展,呼籲市民留意最新的天氣預測。

根據天文台在環球貿易廣場望向西南面拍攝的照片所見,水龍捲於下午4時50分開始出現,之後逐漸移向交椅洲,大約10分鐘後始消散。

水龍捲於下午4時50分開始出現,之後逐漸移向交椅洲,大約10分鐘後始消散。
水龍捲於下午4時50分開始出現,之後逐漸移向交椅洲,大約10分鐘後始消散。
水龍捲於下午4時50分開始出現,之後逐漸移向交椅洲,大約10分鐘後始消散。
水龍捲於下午4時50分開始出現,之後逐漸移向交椅洲,大約10分鐘後始消散。
水龍捲於下午4時50分開始出現,之後逐漸移向交椅洲,大約10分鐘後始消散。
水龍捲於下午4時50分開始出現,之後逐漸移向交椅洲,大約10分鐘後始消散。

自1959年至今 香港共錄43宗水龍捲報告

根據天文台的資料,水龍捲是一條快速旋轉、夾雜著水滴的雲柱,由對流雲的底部連接著水面。水龍捲的風速一般較陸地上的龍捲風為低。由於水龍捲有時能將水吸起,它也俗稱為「龍吸水」。

水龍捲可分為兩大類型,第一類較為常見的水龍捲,是在相對良好的天氣下發生,和雷暴沒有直接關係。第二類水龍捲的形成機制和特徵則與陸上的龍捲風相同,通常和猛烈雷暴相關。天文台指,它們會伴隨著惡劣天氣如大風及冰雹,並有時會在陸上發展之後移至海上。與第一類不同,這類水龍捲在雷暴內由上至下發展,在起初階段會先出現漏斗雲,之後逐漸延伸至地面或海面。

天文台資料所見,自1959年至今,香港合共錄得43宗水龍捲報告,其中6月及7月出現水龍捲現象的次數較多,本港對上一次出現水龍捲為今年4月。

天文台講述龍捲風與水龍捲的形成過程。天文台圖片
天文台講述龍捲風與水龍捲的形成過程。天文台圖片
天文台講述龍捲風與水龍捲的形成過程。天文台圖片
天文台講述龍捲風與水龍捲的形成過程。天文台圖片
天文台講述龍捲風與水龍捲的形成過程。天文台圖片
天文台講述龍捲風與水龍捲的形成過程。天文台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