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網購騙案增三成涉款逾$3.5億 網罪科料啟德將辦更多活動 同類騙案趨升

更新時間:00:01 2025-04-17 HKT
發佈時間:00:01 2025-04-17 HKT

科技罪案無日無之,警方在2024年共錄得逾3.3萬宗科技罪案,雖然按年微跌0.6%,但當中網上購物騙案卻上升近三成,涉及總損失金額更升近一倍,超過3.5億元。去年網上購物騙案中,超過15%案件與演唱會門券有關,涉款近1,800萬元。警方指出,隨着啟德體育園於今年3月啟用,將陸續有更多大型活動舉辦,相信同類型騙案將會增加,提醒市民慎防受騙。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陳純青在記者會上表示,2024年本港錄得33,903宗科技罪案,較2023年的34,112宗減少209宗,跌幅0.6%,涉及損失金額為51.3億元,較2023年的55億元減少3.7億元,下跌6.7%。去年網上購物騙案佔整體科技罪案34.1%,錄得11,559宗。雖然去年科技罪案數字輕微下跌,但網上購物騙案較2023年上升2,609宗,達29.2%,涉及損失金額較2023年更增加1.66億元,上升近一倍達到87%,總額超過3.56億元;平均一宗損失金額為接近3.1萬元 。

至於網上購物騙案的熱門貨品類別,則包括演唱會門券、旅遊套票、服飾、化妝品、家具電器、電子產品、嬰兒用品及網上遊戲帳戶或道具等。警方指出,去年的網上購物騙案中,就有超過15%案件與演唱會門券有關,涉款近1,800萬元。而去年網上購物騙案涉案金額大幅上升,主要源自多宗涉及大額加密貨幣或外幣兌換的案件,當中損失最大的單一案件涉款接近300萬元。

其中去年與演唱會門票相關最大宗騙案涉及40歲本地女受害者,她去年4月至5月期間,經Telegram群組購買演唱會門票後沒有收到門票,被騙300元。及後,有自稱娛樂公司職員聯絡受害人,誘使受害人向他以折扣優惠購買多張演唱會門票,其後再以多個藉口要求受害人過數。在一個月內,受害人合共轉賬256次,被騙接近100萬元。

陳純青表示,隨着啟德體育園在今年3月啟用,將有多個大型活動陸續舉辦,當中包括多場演唱會及運動項目。這些活動不但吸引大批市民及旅客參與,亦有騙徒窺準有粉絲未能購票,而在不同的購物平台開設帖文,訛稱有大量的內部票可供選購,誘騙受害人購買;有部分騙徒會以不同藉口拖延出貨,令受害人直到活動當日才發現所購買的門票未能進場,或所謂的賣家沒有發貨。警方相信,隨着更多的大型活動在香港舉辦,同類型的騙案將會增加。

網罪科總督察梁以德則分析網上購物騙案,最常見有三種犯案手法。第一是「Facebook 專頁詐騙」,在去年有超過四成的網上購物騙案與 Facebook 有關,涉及超過6,000萬元。騙徒會盜用知名商戶的品牌標誌與客戶評價,建立高仿專頁,並透過付費廣告推送虛假優惠。這些假冒專頁的首頁頭像相、界面設計及用色都與正規專頁非常相似,難以辨別真假。

梁以德指出,詐騙專頁一般有三大特徵,包括1.) 騙徒開設的專頁一般只經營很短的時間,例如數天或數星期,而且沒有提供實體店地址或辦公室電話。2.) 專頁的管理人員來自不同國家及刊登廣告以提升知名度。3.) 會聘用打手給予好評或留言,製造多人光顧的假象。

第二種犯案手法是「Carousell 釣魚連結騙案」。去年有超過7%的網上購物騙案(832宗),是以此新興的詐騙手法誘騙受害人提供自己的銀行戶口資料,涉款超過4,300萬元。梁以德稱,此詐騙手法最主要有兩個步驟,包括1.) 要求賣家提供電郵地址以進行所謂的「付款流程」,以及2.) 在虛假的 Carousell 付款平台輸入自己的個人及帳戶資料。這些虛假網站會使用含有 Carousell 字眼的假網址,而Carousell官方網址都以「 carousell.com」或「 carousell.com.hk」結尾。

第三種常見的騙案手法,即所謂的「彈票黨」。在2024年有超過4%的網上購物騙案與「彈票」有關,涉及近2,200萬元。這種詐騙手法的關鍵在於利用賣家對「戶口結餘」的誤解,以存入「空頭支票」令賣家誤以為已經收到款項。「賬面結餘」或是「戶口結餘」可能包括並未結算的支票或交易款項,「可用結餘」才是戶口內可供提取的款項。

香港電商協會會長李基銓在場分亨預防網上購物騙案的方法,建議市民應利用第三方購物平台進行網購,同時亦應該依靠第三方支付平台進行付款,而非個人對個人的轉賬;一旦遇事,市民可以向第三方支付平台追討。而第三方交易平台應更多引入支付保障機制,令到整個過程由支付貨款到確認收貨,再到資金轉移到賣家帳戶,都應在平台的監管下進行。

另外,李基銓針對演唱會或其他大型活動的門券騙案可能陸續增多,建議主辦方應實施購票實名制,令買家透過官方平台實名購票,以將門票綁定個人身份證明資訊,杜絕一票多賣及賣假票的情況,更可以令「黃牛票」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