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中毒保命懶人包 一文看清中毒症狀及9高風險食物
發佈時間:09:54 2024-03-28
台北遠東百貨餐廳「寶林茶室」懷疑集體食物中毒事件,累計增至超過10人不適, 當中2人死亡,仍有4人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截止今(28)日早上相關案件通報為14宗。
台灣衛生局部長薛瑞元,將資訊彙整,邀集臨床照顧醫師、毒物專家、環境部化學局、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等相關單位代表一起討論。他表示,根據專家的建議,以食物中毒的3大可能性,包括衛生引起、內生性毒素和外加毒素。
據中時新聞報道,有專家初步指是由「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引起。營養師程涵宇指出,米酵菌酸可能出現在腸粉、河粉、米線、濕米粉、濕冬粉、久泡木耳、久泡銀耳、涼皮、發酵玉米(粟米)麵等9種食物,無臭、無味且耐高溫,沒辦法藉外觀或聞的方式,來分辨食物是否遭污染。
相關新聞:
台北素食名店「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增至2死2命危 專家指元兇1mg就致命
程涵宇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出,米酵菌酸1至1.5毫克的劑量就可能對人類致命,接觸受米酵菌酸污染食品的潛伏期為1至10小時。主要影響器官為肝臟、大腦和腎臟。
中毒症狀
米酵菌酸中毒報告的症狀包括不適、頭暈、嗜睡、出汗過多、心悸、腹痛、嘔吐、腹瀉、血便、少尿、血尿等,患者檢查期間的發現包括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黃疸和四肢僵硬、嗜睡、譫妄、休克、昏迷和死亡。
易受米酵菌酸汙染的食品主要有4大類:
- 變質澱粉類產品(糯米、小米、高粱米、馬鈴薯粉等);
- 變質的新鮮銀耳;
- 完全或不完全發酵的玉米(粟米);
- 椰子製品。
程涵宇指,米酵菌酸耐高溫,即使攝氏120度加熱1小時,毒性一樣在。無臭、無味;受污染的食品具有正常的外觀、氣味和味道,吃不出來,目前沒有針對此毒素的解毒劑。
程涵宇指,2010年至2020年,大陸疫情監測系統共通報19件米酵菌酸中毒事件,139宗住院、43宗死亡,致死率為29.5%。自製發酵玉米粉製品、銀耳、地瓜粉和玉米(粟米)粉製品(啫喱)導致更多的早期爆發,而濕米粉和木耳與研究期間的後期米酵菌酸爆發有關。
大陸米酵菌酸中毒主要發生在農村及山區。在這些生活水平較不佳、食物種類有限的地區,居民經常自製發酵食品。由於加工方法不當,發酵食品通常會被米酵菌酸污染,導致中毒。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