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偏頭痛症狀 新一代「防」痛藥 預防偏頭痛發作
發佈時間:10:30 2023-11-10 HKT

頭痛很多時是身體發出的警號,由於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工作壓力大,特別容易出現頭痛問題。但原來頭痛有分不同種類如緊張性頭痛及偏頭痛等,其病徵及治療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令不少人困擾的偏頭痛,如能對症下藥,更可防患未然。
常見頭痛類型
腦神經科專科劉玉麟醫生指,可從病徵上分辨緊張性頭痛或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大多是中度痛楚,患者會感覺像有個圈箍著頭,但只需休息或服藥就能在短時間內消除。相反,偏頭痛屬重複性頭痛,痛楚像被錘子敲打,同時伴隨其他症狀,如作嘔、作悶、嘔吐、畏光、畏聲等,一般止痛藥不能有效緩解痛楚,而每次發作更可持續數小時甚至一、兩天。」
偏頭痛的嚴重性
數據指出女性偏頭痛患者比率比男士高,患者在經期前後較容易發作,而其他誘發因素包括壓力及缺乏休息等。由於偏頭痛在初期發作時不頻密及較難分辨,劉醫生建議若患者頭痛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應立即求醫,先排除其他腦部問題如腦血管疾病或腫瘤等,再著手處理偏頭痛問題,若缺乏適切治療,有機會令間歇性偏頭痛演變成慢性偏頭痛。


針對偏頭痛源頭
常言道:「頭痛醫頭」,但治療偏頭痛有點不一樣,處理方案分為急性及預防性治療兩大類,傳統方案以口服藥物為主,當中包括消炎止痛藥、調節心跳或治療情緒的藥物等。雖然部份患者在服藥後病情可能得到一點改善,但這些藥物需長時間服用才見功效,以及帶有副作用的風險。近年醫學界發現偏頭痛與三叉神經系統釋放出的CGRP物質有關,當偏頭痛患者病發時,CGRP分泌量上升,臨床研究證實,針對CGRP的藥物可以有效預防偏頭痛發作,減低患者的困擾。
偏頭痛預防性方案
針對CGRP的藥物適用於間歇性偏頭痛及慢性偏頭痛,當中分為口服、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而數據顯示偏頭痛患者多為年輕一輩及上班一族,若患者因偏頭痛而導致生活質素及工作表現受到影響,亦可考慮使用針對CGRP的藥物。
參考國際指引,如選用預防性治療,療程建議使用6-12個月,其後再觀察患者的臨床反應,如頭痛的嚴重性及頻密性等。劉醫生指出,皮下注射沿用多年,只需每月或每三個月自行注射,療效亦相對理想。若患者在用藥後仍有頭痛情況,或覺得自行注射不方便,就應選擇靜脈注射:「靜脈注射是每三個月一次,每次只需30分鐘。研究顯示,靜脈注射的療效較皮下注射理想,且更快見效及更持久,期間再出現偶發性頭痛的情況亦會少一點。」
劉醫生強調,偏頭痛需是要透過臨床檢測診斷,才可對症下藥。因此如有頭痛問題,應該先諮詢醫生意見,切勿自行用藥,否則,不僅無法緩解頭痛,還可能使病情變得複雜甚或嚴重,更難處理和治療。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