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先決條件未改 新股市場難有運行
本周港股的走勢看似可以「喘定」,但仍給予投資者有種「唔穏陣」之感 。大市每天均是高開,然後到收市前在毫無不利因素下出現 「升少截」。儘管港股受惠於人民幣匯率回暖,以及美股不斷做好的情況下,但走勢仍似「矮仔爬樓梯」般,一級級而上。即使港昨天 (12日)能暫企穏在18,800點心理關口水平,但由於成交不足850億,完全無勢,前景模糊。慶幸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終於升穿7.2,如持續維持於此水平以上,港股成交可能會有所改善,再向上進發,初步希望能向19,130點至19,300點(即20天及50天線之間)邁進。
香港股市在上半年滯後於其他亞洲國家已是鐵一般的事實,而在最新公佈的亞洲市場新股上半年平均回報中,香港表現差劣,反觀日本市場則再度成為神話,其新股以半年回報率達75%成為最佳回報的國家;緊接其後是南韓,回報率達50%;一向被看低一線的台灣亦有20%回報;連帶今年一直受人民幣貶值所累的內地市場亦有近19%回報;而曾被譽為新股回報保證的香港新股市場,遑論回報,上半年的「戰績」更出現負5.8%的慘淡現象,又一次成為亞洲表現最差勁的市場。
筆者認為,香港新股市場其實由2022年下半年開始至今年上半年止,在暗盤市場或首天上市沒有跌穿招股價,已算是萬幸,投資者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另謀出路,亦屬人之常情。而導致香港新股市場出一蹶不振的大主因是港股成交持續萎縮,尤記得2020年時新股市場百花齊放,每隻新股都出現搶購潮,財經新聞經常出現有人龍排隊等待證券行開門開戶,更出動全家總動員作出認購申請,全城好像買六合彩般等待羸巨額奬金一樣。
出現此現象,相信皆因當時港股每日平均成交達2,000億以上,而現貨市場可謂歌舞昇平,投資者手持的心儀股份(尤以科技股)保守估計也有30-50%利潤,部份利潤更達1倍或以上,在有額外的可觀利潤下,投資者更放膽投資在新股市場。
再者,當時利息極低,孖展認購亦只收1.5%左右的息率,驅使投資者作「頂頭鎚」或選擇「B組」認購;加上新股上市大多以科技及醫葯為主,可以話 「食正」當時全球股市的浪潮,帶動新股在暗盤或首日上市出現噴射式爆升,因而令全城投資者紛紛以孖展認購。故此,昔日香港市場不論在集資額度、超額認購倍數及參與認購人數方面,均穏佔全球三甲。
時至今日,港股成交不足千億,而恆指的走勢亦滯後於全球股票市場,現只能在19,000點徘徊,部份對恆指舉足輕重的股份對比2020年水平已下調近六成,連該年當時得令的新貴股份,下跌九成的份子隨處可見。再者,由於息口持續上升,認購新股的孖展息率則對比2020年已上升幾倍。結合各種不利因之下,若投資者仍對港股有所眷戀,亦偏向選擇在現貨市場買入優質股份,而不願投入新股認購市場,所以若港股下半年的不利因素仍未改善,新股市場相信仍會持續不振。
筆者:許繹彬|耀才證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
負責集團的整體業務發展、營運及管理。曾任職多間證券行,擁有逾25年證券及期貨業經驗,及超過10年分行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