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招大灣區救生員 成短工外援先例|社論

每年初夏,康文署救生員工會例必投訴人手不足,要求加薪吸納新血。多年以來,救生員為此曾發起數次工業行動,連累公眾無法使用泳池或海灘。這個年復一年的老問題,終於在政府首次開腔考慮從大灣區及境外引入救生員,初見解決曙光。當局不要只說不做,必須盡快落實。

本港一向缺乏救生員,現時康文署轄下42個公眾游泳池中,就有17個因人手問題只能局部開放。有立法會議員質詢官員,問及政府有否研究從大灣區內輸入救生員的可行性。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答覆時指,為穩定康文署救生員的人手供應,由今年起新設兩年合約期職位的全年救生員,已成功招聘110名員工。而康文署會積極探討從大灣區及境外招聘的可行性,引入持有相關救生資格人士成為救生員。

救生員職位少人問津,除了人工問題,因工作屬季節性,又是「短期性質」,缺乏穩定性,令招聘面對相當大的挑戰和困難。政府跳出框框,在本地難請人下,轉向鄰近的大灣區或境外招聘,只要人工不低於本地聘請水平,不影響本地人優先就業,大開門戶,讓本港輸入更多救生員,既可滿足公眾需要,也在政策上形成「短工外援」的先例,其他政策局有需要時,不妨照辦煮碗。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