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雄 - 鼓勵生育支持雪卵是良方?|巴士的點評
特首李家超8月20日出席首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有逾百名市民出席,市民較少關注「高大上」問題,提的意見較貼地,比較特別的是有不少講到本港生育率偏低的難題。
諮詢會上蘇小姐提出:「女性會否由大學畢業已鼓勵她們先雪卵子,因為要找到合適男士結婚可能都要去到30多歲。雪卵子的費用可能做些稅務上寬減。」另外亦有黎先生指出:「我自己都是3個子女的父親,希望延長子女首年出生的免稅額優惠,能夠給予多數年,因為很快過一年,3個小孩很難捱。」
由於「雪卵」的話題較新鮮,有不少媒體用了來做標題。
家計會8月15日公布每5年進行一次的家庭計劃調查,發現本港夫婦平均子女數目由5年前的1.3人跌至0.9人,創歷史新低。其實低生育率是已發展社會的一個通病,不止香港如此,很多大城市也如此。在傳統社會,特別是在農村,人力就是重要資源,生了小孩也只是放着養,額外成本不多,所以生育意願很大。但在大城市,晚婚晚育,養孩子成本高昂,所以生育意願較低。無論香港有甚麼特別原因,都逃不出這種大城市規律。政府為免低生育率不斷惡化,最後演變成勞動力、消費力急降的經濟問題,都會提出政策,主要有兩個方向:接受移民、鼓勵生育。
每個政策都有副作用,以引入移民為例,若容許不同種族、宗教、文化的新移民移入,有潛在的種族衝突風險。至於鼓勵生育政策,最大問題是效果有限。以免稅額為例,增加子女相關的免稅額,對多孩子的家庭會有幫助,但其實願意多生孩子的父母無論如何都會多生,而不是「有免稅額喎,我生番個仔攞稅務優惠先」。因為育兒成本大,免稅額得益少,條數無辦法計。至於「雪卵」資助,就再走前一步,變成特別資助某種生育方式。
隨着試管嬰兒科技進步,人工受孕越來越流行;醫學界受訪時指「雪卵」的好處是解決女性卵子質素隨年齡變差的問題。女士的卵子質素最佳為15至25歲,若能將年輕時的卵子冷藏保存,例如使用玻璃化冷凍技術(vitrification),將卵子冷凍至負180℃,數年後再用於生產,可提高受孕成功率。但「雪卵」的壞處是取卵屬入侵性醫療手術,除有可能穿刺出血外,或會導致卵巢刺激過度症等併發症,嚴重者可致休克。所以是有風險的。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林琳就是透過人工受孕成功懷孕,她提到除了人工受孕花費超過20萬元外,受孕後更要每天打兩針,3個多月內共打了200針。她認為人工受孕成本高昂,年輕人難以負擔。
從政府的角度,只能從宏觀上考慮。抓大放小,支援鼓勵生育,而不是過度介入干預。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
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