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雄 - 不減印花稅 要有更有力措施|巴士的點評
香港股市不振,單計8月恒指累跌逾8%,平均每日成交約在1000億元的水平。內地在8月28日起把股票交易印花稅減半,由0.1%下調至0.05%,是2008年以來首次下降。內地減股票交易印花稅後,而香港在2021年將股票印花稅由0.1%提高至0.13%,證券業界希望政府減稅的聲音加大。
不過,財爺陳茂波對減印花稅有點保留。他在9月3日發表網誌文章話,調低股票交易印花稅不足以結構性、長期地刺激股市交投。要改善股市表現,關鍵在於投資者對後市預期向好,這關乎到入市的資金量和流向,取決於經濟表現、公司業績、是否持續有具潛力的企業上市等。這些都不是單純靠下調股票交易印花稅就可以達致的效果。
但財爺昨日有少少轉口風,他昨日出席《星島大灣區融合論壇》表示,他無排除減股票印花稅選項,叫大家不要誤會。
的而且確,如果「投資者對後市預期向好」,股市的一切問題都會解決,股民和機構投資者蜂擁入市。問題是當「投資者對後市預期不好」或「預期中性」時,政府有無方法提振市場?
美國有世界上最活躍的股市,與之比較,可以看出和香港的差異。
活躍於香港和美國兩個市場的主流投資者類別不同。按金發局的分析,在香港,傳統的機構投資者(例如互惠基金和退休基金)主導了股票現貨市場,佔2020年交易額的56.4%。這些大型機構交易者的活動躍程度不如量化交易者如做市商、高頻交易員(HFT)和量化基金,量化交易者佔香港市場交易額只有28.1%。其餘才是散戶投資者。
在美國,情況完全不同,大額交易者佔據了市場絕大部分交易金額。做市商、高頻交易、對沖基金和量化基金佔美股交易總額的67.9%。美股是量化交易的世界。
另一個港美股市的重要差別,是美國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普遍性。簡單總結,美國的量化交易加ETF交易已佔成交的90%以上,這些都是大量而快速的交易,令美股成交高企。而香港的量化交易加ETF交易只佔成交的30%多一點,在成交結構上已十分輸蝕,遇上淡市更雪上加霜。香港幸好有大量只在香港作海外上市的中企撐場,加上有內地資金在香港炒股,否則成交更弱。
金發局去年9月建議提升香港股市的流動性,包括:加強ETF交易活動、改善一般交易和清算活動,以及優化基礎設施。金發局可能礙於政府已提高印花稅,所以沒有觸及減少印花稅問題。其實印花稅和頻密交易有關,印花稅高,會影響量化交易和散戶的日中交易,快進快出的交易,每一個點子的成本都要計算。
香港要想清楚未來股市如何發展,如要學美股,大量推動量化交易的話,印花稅哪能不降。如不走美國之路,發揮本身獨特強項的話,如何引內地水來炒港股,是核心問題。假設香港維持較高的交易費用,港股比A股的吸引力強在哪裏,是要細心思考的問題。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