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雄 - 中國為何不大水漫灌?|巴士的點評

中國經濟復甦的力度未及預期,美西方的「中國經濟崩潰論」又再登場。有朋友問起,中國是否無力挽救疲弱的經濟?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兩個層次,第一,中國經濟是否如此差勁?第二,中國政府是否無力救市?

內地樓市股市表現較差,出口比較疲弱,相關行業人員的日子不好過。然而中國的內需,特別是中低端內需,仍然火熱,不覺得經濟全面轉壞。如看中國上半年的GDP,同比增速仍有5.5%。中國經濟只是反彈力度不如預期,並非全面轉冷,而踏入7、8月,更有逐步向好的信號。

我們深受西方經濟政策的影響。過去20年,以美國為首的政府或央行行長,都不想民眾承受一丁點痛苦,所以每遇到經濟衝擊,便大力採用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去挺經濟。以聯儲局主席為例,只有在80年代初主政的沃爾克會是「鷹派」,下狠手控制通脹,他曾經一度將指標利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升至20厘。但在格林斯潘上台後,歷任行長都是「鴿派」,這幾十年來美國基本上無痛,一遇到經濟衝擊,聯儲局便大量減息,甚至「量化寬鬆」大力放水,支撐經濟。

中國過去大體上都跟隨西方做法,只是做得不像美國那樣激烈而已。最典型的是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美國總統奧巴馬便借國際會議的機會,向中國總理溫家寶游說,指美國經濟出現大問題,可能帶來全球衰退,若中國不全面放水,亦會大受其累。

結果中國推出4萬億人民幣的救市計劃,提供極其進取的財政政策,大搞建設,客觀效果是資金氾濫,2009年中國M2貨幣供應增長率高達26%,錢多得驚人!

放水救市的好處是即時頂住經濟,將股市樓市撐起,大家馬上由地獄回到天堂,股照炒,舞照跳。但這種大水漫灌式的救市,遺害極大,一方面製造出大量無效的建設。而私人市場因資金成本便宜,也會作出很多無用的投資。浪潮過後,就剩下一堆又一堆大白象工程或過剩的產能。

習主席在2012年上台後,努力進行去槓桿工作,消化過剩的產能,也是為2008年的大水漫灌埋單。

如今中國處理宏觀經濟的思路,與美國的想法更是分道揚鑣,因而出現經濟問題。中國所採取的措施並非大水漫灌,即使放水,也是比較有針對性,比較克制,甚至可以說是「唧牙膏式」的。這種細緻式的救市方式,令人覺得痛感仍然存在,但副作用也肯定沒那麼大。

反觀美國,表面上聯儲局暴力加息,收緊貨幣政策。但與此同時美國的財政政策則極其寬鬆,在財政上大量放水,大搞建設。美國今年5月的財赤飆升至2400億美元,遠比去年同期的660億美元財赤高。而由去年10月至今年5月的本財年首8個月,美國錄得1.165萬億美元財赤,前一年度同期赤字只為4260億美元。美國是巨額發債,天量的金錢,以財政支出的方式,注入市場,所以在美國加息的同時,美國經濟好像保持相當的榮景,其實亦是以財政政策灌水所致。

截至2023年2季度,美國滾動12個月財政赤字率佔GDP比重已經高達8.4%,而中國的比例只有3%。中國不搞美國那一套,要蒙受短期的痛楚,但長遠而言,中國經濟會比美國健康得多。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

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盧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