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銀髮經濟」 釋放長者消費市場潛力

特首李家超本周三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社會焦點離不開樓市「辣招」會否調整、激活港股市場新招數,以至政府派錢鼓勵生育及審視人口政策,這些範疇背後都與本港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要搞活經濟,除了招商引資「搶人才」,本地消費市場亦不容忽視,特別是近年興起的「銀髮經濟」,我認為頗有潛力進一步開拓。

隨着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士踏入老年,以及預期壽命繼續上升,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愈趨嚴重。根據政府統計處今年10月發表的數據,65歲及以上長者的人口推算由2021年的145萬(佔總人口的20.5%),增加接近一倍至2046年的274萬(36.0%)。換言之,到2046年全港人口有三分之一是長者,對社會成本、勞動人口、公共醫療資源等影響力,須高度重視。

面對人口老化加劇,政府近年已積極推動跨境安老,例如現時有「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便利長者在大灣區養老,相信有機會再加碼擴展至其他大灣區城市;長者醫療券適用範圍亦有望擴展至內地三甲醫院。不過,在香港養老的長者始終佔大多數,政府提供醫療券、長者生活津貼、2元乘車優惠等福利,隨着人口老化,開支只會越滾越大,對政府財政構成沉重負擔,這些市民最有「獲得感」的措施,隨時變成無底深潭。但有危就有機,長者服務需要與日俱增,「銀髮經濟」的商品及服務亦隨之增加,政府大可從中開拓商機,化被動為主動。

近日聽聞,特首將會在《施政報告》宣布成立一個新經濟小組,委任不同界別人士擔任顧問,就推動「銀髮經濟」出謀獻策,涉及樂齡科技、銀色商品等,以釋放長者經濟潛力。

「銀髮經濟」是指隨着社會老齡化而產生、專門為銀髮群消費服務的產業,圍繞老年人的醫、食、住、行展開產業發展,例如服務業有收費的養老院、護理服務;提高生活質素的旅遊、文化娛樂;房地產、金融及保險產品等。日本是世界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65歲以上人口佔比高達29.1%,一直着力推動「銀髮經濟」,通過創新策略,開發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產品和服務,如護老機械人、生活用品等,同時亦可減低對醫療系統的負擔。

一般而言,長者們經過數十年辛勞工作,擁有一定的個人積蓄及資產,在財政上亦有子女支持,消費力不容小覷。以內地為例,老年人群的消費特徵正在從傳統的節儉轉向享樂,更願意花錢在旅遊、娛樂、保健、運動等領域,追求高品質產品。

事實上,去年二十大報告已指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國務院之後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亦要求擴大老年消費,促進老年事業發展,加快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包括醫療保健體系。

特區政府推動「銀髮經濟」,要扮演更加積極主動的角色,既要透過樂齡科技,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亦要加強研究長者消費的特性及改變,促進市場推動長者需要的產品服務,以帶動「適老化」產業發展,釋放長者消費市場的潛力。

蔡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