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雄 - 要習慣在地震帶中生活|巴士的點評

香港經濟在疫後重建之際,在鹹淡水交界之中,如何重拾發展動力,是各界都很關心的話題。

12月18日,特首李家超向習近平主席述職的時候,習主席強調,中央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的地位,推動香港實現更好的發展。

如何用好香港「一國兩制」的地位,不但鞏固還要提升香港各個中心的位署?香港精英人言人殊。

最近,在一個飯局,一位華資大老闆講起香港的狀況,大老闆有些感歎。他指特區政府搞創科,發展新市場,他都非常支持,但核心還是要搞好與以美國為首的G7(七大工業國)的商貿關係。他認為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藉着天時地利之便,免關稅的優勢,過去做金融貿易,順風順水。未來仍然要搞好美西方的市場,否則香港經濟前景就比較麻煩。

相信在香港,不會有人反對與美國或者其他6大工業國做生意,但問題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是否真的好像過去那樣看待香港?

我當時忍不住提問,其實不是香港是否願意與美國搞好關係的問題,是美國是否願意好像過去那樣,與香港發展經貿關係。我提到,早前11月在美國三藩市召開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如約訪美,並且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這是配合美國的外交議程。會後達成的共識,就是中國協助美國禁制芬太尼等限制藥品輸美,以及恢復中美之間的軍方高層接觸。美國拿到了想要的東西,但是在取消對中國關稅限制等議題上,卻沒有讓步。所以千萬別再說中國是鐵板一塊。

我接着提問,即使香港想與美國恢復過去的經貿關係,但美國政壇的反華聲音高漲,美國會同香港恢復過往的關係嗎?對這個問題,大家客氣討論,但大家亦心知肚明,今時不同往日。

後來我又向高人求教,得到的答案亦復如是。美國的議員政客不斷推出反華法案,中國駐美使館尋求約見美國議員,但他們連見都不會見。不是中國不願意溝通,是美國政客拒絕溝通,只是單方面推進他們的反華議程,藉此尋求選民支持。

高人有一個形象化的描述,指中美關係就好像地震一樣,不要以為震完就會回復常態。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人是生活在地震帶,他們要習慣地震久不久就會發生,隔一段時間就會重來,要適應在地震帶的生活。

香港也要適應這種生活很難,總是緬懷過去的好日子,不是我們不想好日子重來,是好日子不會再來。美國視中國為威脅,視香港為攻擊中國的軟肋,就是這樣簡單。

舊的生意要盡量保持,如果過去做到10,如今做到7、8,已經很好了,不要期望可以做到15、20。相反,我們要開發新的市場,尋找新的生意,希望新的生意可以帶來更加大的增量,令香港重拾光芒。簡單地說,下跌的東西我們未必能夠止得住,但上升的東西要夠多,當上升的多過下跌的,我們就不止鞏固、更有提升了。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

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盧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