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雄 - 香港要走自己的民主路 | 巴士的點評
香港完善政制之後,體制運作暢順,但西方國家認為香港搞的不是他們的一套,自然不太高興。
最近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接受英國媒體訪問的時候,討論到香港民主的問題,指西方民主制度下,人們不會為共同利益而投票,只會為自己的利益,因此遵從民意是危險的。她又認為西方的多元化多樣性的制度模式,從來不是中國傳統的一部分,形容過去20年香港的民主實驗失敗。
香港的民主發展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涉及歷史、法律和社會經濟等多方面。以下是幾個關鍵點:
第一,香港資本主義制度本來就沒有西方民主。在英國殖民統治下,香港100多年來並未推行西方民主政制,體制主要部分並無普選成分。直到1979年,港督麥理浩與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會面後才開始政制發展進程,成立區議會並在1985年開始直選區議員和間選立法局功能組別議員。鄧小平1984年提出「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現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這裏的「現有」是指1984年的狀況,當時香港經濟成功與西方選舉無關。
第二,《基本法》設定普選只是一個目標。很多人誤解《基本法》已經明確規定行政長官要普選產生。《基本法》第45條規定行政長官「最終達致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其中「的目標」三個字是有意加上的,表示是一個目標,具體實施需視乎香港的實際情況和政制發展的結果。
第三,良好的政治制度應解決發展與分配問題。西方民主制度的產生是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和解決資產階級與封建王權的矛盾。反觀香港,如果為民主而民主,拖累經濟發展,以香港為例,早在2015年,政府已投訴立法會拉布,導致4個公營房屋項目推遲,影響6400個公屋單位,損害低下階層利益,這顯示香港當時體制失效。
第四,香港可試行諮議式民主。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曾認為西方民主是歷史的終結,但現今西方民主制度的問題叢生,社會嚴重撕裂。相比之下,香港政制接近諮議式民主,並無對抗式政黨政治,但有諮詢協商過程,政府和不同利益團體不斷諮詢修正,如暫緩垃圾徵費為一例。
如果西方的政治文化是多元化的話,西方探討政制發展的模式亦應該多元化。我們討論民主政制的發展,亦不一定要跟隨西方的邏輯。當我們見到烏克蘭第四任總統阿努科維奇,完全是根據西方民主政制方式產生,但由於他是親俄而不親美,結果被美國支持的一場顏色革命推翻下台,就知道美西方講求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她們更加不關心制度了。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
讓網民隨時隨地
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