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晋 - 審慎制訂監管政策 明確中醫院理賠標準 | CEO有料到

  本港首間中醫醫院明年底啟用,有消息指,港府正考慮把自願醫保計劃的保障範圍,擴大至涵蓋中醫醫院服務,反映政府對中醫服務的重視和提升,也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醫療保障選擇。這政策的落實,有望推動中醫服務進一步發展,但同時對保險行業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據了解,未來中醫醫院私家收費服務將佔35%,其餘65%為政府資助,全院不提供急症室、全身麻醉手術及分娩,預計明年中公布收費水平。由於中醫醫院預計先推門診和日間服務,政府並未要求明年底開業時已受自願醫保產品覆蓋,可視乎推展服務進度落實。

  將中醫醫院服務納入自願醫保,保險業界反應大致正面,認為只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制訂保費,應該可行。因中醫醫院一般不涉及大型手術,而且中醫或西醫醫院的服務成本差異不大,部分治療如下肢骨折,中醫的成本可能更低,估計保費不會大幅上調。

  事實上,隨着中醫在港認受度日益提高,尤其新冠疫情後,市民對中醫的信賴度相應提升,目前十八區中醫診所皆供不應求。新措施有利於擴大市民的醫療選擇,讓看中醫的人都能以保險報銷費用。而且將中醫服務納入主流醫保體系,亦有助提升中醫在香港醫療體系中的地位和認可度,提升中醫服務的普及和專業化,促進中西醫結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醫療服務。某些中醫治療如針灸、推拿可能更具成本效益,更有利於控制醫療費用。

  為適應新需求及市場變化,保險公司需重新設計專門針對中醫服務的保險產品,提供涵蓋中醫治療的綜合保險方案,並根據數據分析,評估中醫療法的風險和收益,以便制訂相應的保險條款和理賠標準,如定義每種療法的賠償條件和限制,哪些中醫療法在保險範圍內等。

  不過,由於目前缺乏中醫醫院數據,難以準確評估成本影響,未來需要收集更多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再按中醫院的實際運作、治療效果和成本,調整產品和定價策略。內地一直推行中西醫協作和全民醫保,業界可參考內地的中醫院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中醫治療時間可能較長,有機會增加醫保支出。保險公司可考慮推出套餐收費,提供透明和預測性的收費,以保持醫療支出可控,減少對保費的壓力。

  另一重點是,需要謹慎制訂相應的監管政策和質量標準,平衡各方利益。當中確保中醫服務質量評估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是一個關鍵的問題。首要必須將評估標準化,制訂中醫治療的標準和評估體系,以及中醫門診及住院服務規範,明確服務流程、就診時間、收費標準,還有治療、用藥等各個環節的要求,並建立中醫醫療差錯和不良事件的報告和處理機制。

  指標設計應當覆蓋中醫服務的結構、過程和結果等關鍵要素。並結合中醫藥的特點和優勢,既要體現中醫的特色,又要與西醫的評估標準相銜接。此外,未來也要培訓理賠人員,提升對中醫療法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提高公眾對中醫保險產品的認識。

  要克服這些挑戰,需要政府、保險業界和中醫界的協作,確保制度實施順利。由政府、中醫專業團體、第三方評估機構、患者代表等共同參與評估體系的制訂和實施,確保各方利益訴求得到平衡考慮,避免單一利益群體主導。

  總的來說,將中醫醫院服務納入自願醫保,不但有助鼓勵市民到中醫醫院治療,提升中醫地位,亦有利於自願醫保的發展。但需要政府、業界和公眾共同努力,審慎推進。未來更須加強中醫藥的科研和人才培養,推動中醫醫療事業發展,完善相關服務質素的規範。

蔡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