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同樣為港爭光 適度增加支援 | 社論
截至昨天,香港傷殘運動員已在巴黎殘奧會收穫金銀銅獎牌,預料獎牌數目仍會增加,持續為香港爭光。不說不知,殘奧會上香港運動員一直戰績彪炳,過去歷屆已累計獲取過百面的獎牌,當中40面為金牌,獲不少港人掌聲,他們的奮鬥故事亦激動人心,近年引起社會討論,應否適度改善傑出傷殘運動員的待遇,不至於與傑出健全運動員差距過大。
根據資料,香港體育學院對全職精英運動員的直接財政資助計劃,達到奧運獎牌標準的「精英甲+」級的健全運動員每月標準資助為4.45萬元,而同級別的殘疾精英運動員每月資助額為3.4萬元,兩者相差約31%;獎勵方面,體院「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下,在個人項目,健全金牌得主可以獲600萬元,而殘奧個人金牌得主則獲150萬元,差距更大。
傷殘運動員付出的血汗,與健全運動員如何比較?他們代表香港在奧運會獲取獎牌,與健全運動員引起的社會鼓舞作用又有甚麼分別?當中或涉及很多主觀因素、各界財政承擔能力,以及社會追求傷健共融的氛圍等,如何達至一個平衡?怎樣增加適度支援,方獲各方認同,都需要社會討論。
辛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