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晋 - 「有效落地」CEPA協議 提高港經濟增長潛力 | CEO有料到

  內地與香港上周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服務貿易協議》第二份修訂協議,不僅帶來了一系列開放措施,還在制度創新和規制對接方面提供了更多便利,解決了港企北上發展的難題。同時標誌着兩地進一步深化經貿交流合作,有助於經濟增長。

  CEPA實施21年以來,已簽署了10個補充協議,香港貨物合計已節省百餘億元人民幣關稅。目前香港經濟處於轉型期,面對不少挑戰,新修訂有如及時雨,更涵蓋了多個香港特別具優勢的服務領域,包括建築、電影、電視、旅遊及金融服務等,降低了相關的市場准入門檻,也放寬了香港專業人士到內地提供服務的資質要求。新協議將在大灣區先行先試,進一步推進大灣區機制對接、規則銜接。

  過去,香港企業在內地設立業務時,往往受到股權比例和業務範圍的限制,局限了靈活性和競爭力。新修訂放寬了這些限制,使得港企特別是在服務貿易方面,能夠更靈活地進入內地市場,擴張業務。為各行各業包括初創企業進軍內地市場提供了巨大誘因,更助力香港專業服務業深化與大灣區產業對接,加強區內經貿聯繫、帶動區內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

  除此之外,新協議也在大部分服務領域取消了香港服務提供者須在港從事實質性經營三年的規定,只需在港註冊並有商業經營便可;初創企業不必「先過三年冷河」才能立足內地。與此同時,外資「經一經香港」便可即時以CEPA的優惠進入內地,也方便開拓東南亞市場。這舉措有助吸引全球企業和人才落戶香港,助力香港「搶人才」、「搶企業」和發展「總部經濟」。

  在金融服務領域方面,協議取消對香港金融機構在內地投資的部分限制,並推動互聯互通計劃(如REITs、跨境理財通、ETF互掛等),將有助香港金融機構在內地市場開拓更多業務,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進入香港市場,並促進更多資金雙向流動,進一步提升並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協議又容許港機構入股內地保險公司時,毋須擁有至少20億美元總資產,而內地會鼓勵當地險商來港設立區域總部,是少數南向措施之一。

  在專業領域方面,新協議也降低准入門檻,令更多香港的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才能夠更輕鬆地在內地提供服務,促進兩地專業人士的交流與合作,從而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香港的建築、測量和工程企業亦獲准以更簡化的方式進入內地市場,這將有利他們參與當地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此外,協議又提出對電影和電視行業的開放措施。港產片一直面對本地市場規模小的難題,在新協議下,港資企業首度獲准投資電影製作,日後可爭取更多內地電影融入香港元素,也可在內地電視台黃金時段播出,更容易在內地發行,將有助促進兩地文化交流與產業合作。

  新協議亦有在香港旅遊業方面落墨,包括優化實施由香港入境的外國旅遊團進入廣東停留144小時免簽政策,增加入境口岸及擴大停留區至廣東省全省等。除有利發展香港及大灣區旅行團,促進粵港兩地旅遊市場的融合;內地郵輪旅客可以過境方式赴港參與全部郵輪航程,亦有助推動香港郵輪業。

  至於港府及律師會一直爭取的「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協議也給予充分回應,允許在大灣區註冊的港資企業選擇使用香港法律和仲裁規則,對港企在內地的經營提供了更多法律保障,並解決了過去在法律文化差異的顧慮。另一方面,可讓香港用好在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的優勢,助力大灣區建立更國際化的商業環境,發揮好香港作為「引進來」和「走出去」的角色。同時增強香港法律服務的國際地位,加強外資利用香港作為橋頭堡在內地投資的信心。

  協議還新增了「本地規制」的承諾,確保服務貿易規則的透明度、可預測性和效率,這大大降低了港企進入內地市場時的繁瑣程序和貿易成本。

  雖然如此,香港企業要做大做強,仍須小心應對挑戰。隨着更多內地市場對港企開放,港企將面臨來自本地企業和其他外資企業的競爭壓力,因此需要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創新力及靈活的經營策略。香港的專業服務行業將需要提升服務質量,以滿足內地消費者對高端服務的需求。

  此外,儘管協議在某些領域取消了對港企的經營限制,但內地市場的法規、稅制、文化差異等因素仍可能對港企構成挑戰。特別是初創企業,如何快速適應內地商業環境將是不可忽視的難題。

  總的來看,這份協議提高了香港經濟增長潛力、金融服務的雙向互通、專業服務的便利化,為香港企業提供了進一步發展內地市場的機遇,並發揮其「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加強兩地的經濟融合。長遠將為香港經濟帶來持續的增長動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競爭力,並增強經濟的韌性和穩定性。特區政府要讓相關措施「有效落地」,將大灣區協同發展與CEPA框架結合起來,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面。

蔡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