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徵關稅最終無贏家 特朗普變招搵着數 | 社論

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剛好一個月,起初如「地圖炮」般大打關稅牌,不論盟友和競爭對手皆中靶。可是,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支持度略遜上月,現在也有更多人擔心關稅將影響經濟走向,有54%受訪者反對向對美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與此同時,白宮內部則有多名具份量的消息人士指,只要中國增加對美投資,購入更多美國貨,華府是有意與北京達成新貿易協議。合起來看,像是美國正在軟硬兼施,變招以取得最大利益,避免如蠻牛亂撞而遭民意離棄。
競選期間,特朗普曾揚言關稅成本是由其他國家承擔。只要話說得好聽,支持者就不會有閒理會箇中的誤導成分。有研究指出,美國對華徵收10%關稅的影響,將會在特朗普第二個任期才陸續浮現,但金額可高達550億美元。其實美國徵收進口商品關稅,表面上新增政府的直接稅收,但進口企業要不是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就是須壓縮自身利潤來承擔額外成本。
在選票至上的國家,特朗普不會對選民講解關稅的運作機制,也不會老實說環球供應鏈早已環環相扣。他只是善於看準和操縱選民對現實的不滿情緒,不用華麗高深的措詞,以平民的直白口吻推銷政見,卻有蠱惑人心的煽動力。貿易戰和關稅戰不會有贏家,誰先眨眼誰就輸,看來不久後特朗普又會跑出來往自己臉上貼金。
辛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