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輝 - 補充人力缺口 增香港競爭力 | 家輝講場

  香港人口老化,已是不爭事實。10年前65歲以上人口比例還是15%,今天則是23%,預計10年後更升至逾3成,差不多每3個港人就有1個長者。可想像本地勞動力將不斷下降,如不補充人力缺口,社會經濟難以持續發展。

  政府於2023年回應我和業界建議,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等措施,至今共輸入約75000名勞工,惟這僅佔香港勞動人口約2%,遠低於新加坡約25%、澳門3成多的同類佔比。據政府推算,就算計入現有輸入勞工計劃,香港到2028年仍欠18萬人手,所有職業人力短缺明顯惡化。

  即使人手短缺,我知道不少企業都不敢申請輸入勞工。因政府規定外勞工資不可少於本港相關工資中位數,此工資水平加上每名勞工9600元再培訓徵款、住宿等費用,整筆開支過高,令許多中小微企卻步,以致人手不足、服務質素下降問題遲遲未解決。現時港人喜愛北上消費,實反映本港消費性價比落後於人。

  觀乎新加坡和澳門對多個行業外勞工資並無硬性規定,主要由市場決定,輸入勞工成本較低。人手足、成本低,解釋了為何兩地近年發展動力強勁,有調查便發現它們人均GDP一年超過13萬美元,比香港高近一倍。

  有人擔心如無中位數規定,本地人工資被拖低,但據調查新加坡平均月薪相當3.4萬港元,為亞洲之首,證明當競爭力增強,經濟向好,本地人就業機會和工資不減反增。在檢討中位數規定同時,香港亦可仿效新加坡和澳門就不同行業訂定配額,如規定企業每聘請2名本地人才可輸入1名外勞,這既可保障本地就業,又讓企業降低成本聘請足夠人手。

  尤其當前全球經貿震盪,營商壓力越來越大,政府應盡量拆牆鬆綁,讓企業提升競爭力,才能應對挑戰,增強香港發展動能。

全國政協委員
自由黨主席
立法會議員(批發及零售界)
邵家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