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晋 - 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成功舉辦 港應把握數字經濟未來機遇 | CEO有料到

近日,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首度在港舉行,全球科技巨頭雲集,香港獲讚是「真正的國際大都會」。峰會的選址本身已是一張國際信任票,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首席執行官更是直言「沒有地方比香港更適合舉辦此類峰會」。更重要的是,掌聲背後,香港可進一步審視自身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角色及未來機遇,從這場峰會中吸取真正的轉型動能,將讚譽聲轉化為系統性競爭力。
長久以來,香港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成熟的金融體系,成為了亞太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其數字經濟亦在蓬勃發展:數字基礎設施、互聯網普及率等方面均不輸人後。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香港的5G網絡已覆蓋超過90%的人口,包括所有主要商業區、商場及港鐵站,移動支付和電子商務的快速增長亦為其數字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同時,香港的企業也在積極應對數字轉型的挑戰。從傳統金融到新興科技,許多行業已經開始在其業務中引入相關數字技術。尤其在金融科技(FinTech)領域,香港不少初創公司正在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推動金融服務的創新。這種在數字經濟中不斷進化的能力,正是香港企業靈活性和適應性的體現。
今次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是全球互聯網界的盛會,匯聚了來自各國的政府官員、企業領袖和行業專家,為分享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經驗和最佳實踐提供了交流平台。通過學習交流,香港可以吸收來自世界各地的先進經驗,助力加速本地企業的轉型升級。
當然,香港在科技創新和人才吸引等方面,仍然有可以進一步提升的空間。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榜單上,香港排名落後於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創新能力與其國際城市地位相比稍顯不足。人才結構失衡則是另一隱憂:雖然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體系,但在一些新興科技領域的人才培養上,仍有所欠缺。政府統計處《2024年人力資源統計報告》顯示,香港金融、法律與專業服務人才佔比超過40%。而發展數字經濟急需的人工智能、區塊鏈工程師等人才缺口相對較大。
因此,一方面,香港應積極與國際高校合作,加強科技領域人才培養,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借鑒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政策措施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來港。例如新加坡政府的「Tech.Pass」科技專才工作簽證計劃,就吸引了眾多海外人士選擇在新加坡科技創業。
香港此前在數據治理方面沒有專責的政策局,2024年7月,特區政府正式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通過整合原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與效率促進辦公室的專業力量,以確保各類數據的有效整合與利用,填補了過去跨部門協調機制的不足。
在法律層面,與內地已形成以《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為核心,配套法規、行業標準、地方實踐為支撐的完整法律體系和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監管框架相比,香港仍需加速數據相關法律條文的制訂與完善。目前現有的政策主要由《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香港智慧城市藍圖3.0》以及各個部門和行業自行制訂的措施所覆蓋。雖然有一些關於開放數據、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交通、城市規劃和醫療大數據應用的政策框架和指引,還應參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功案例,特別是在數據治理方面的策略和法案,以推出更具前瞻性的法律和政策,引導大數據的良性發展,使其在社會各界得到更廣泛的運用。
展望香港未來,數字經濟和相關產業的發展無疑是大勢所趨。隨着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數字經濟將滲透到各行各業,推動生產力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變革,讓全民共享科技發展帶來的生活便利,並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能。
此次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的成功舉行再次充分印證了香港的國際地位。香港更應積極把握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以創新與開放的姿態,加快推進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匯聚更多國際創科資源和人才,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和多元化發展,實現高質量的經濟增長,並促進與全球的技術合作與交流。
蔡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