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香港中文大學EMBA課程 - 留住人才可保公司強勢|商識滿天下

劉偉恩(Lawson)(圖)從小喜歡汽車,與多數愛車男孩不同的是,他更愛想像,未來世界的汽車會是怎樣的呢?他曾幻想未來汽車是自動行駛無人駕駛的,不用汽油用電力的。時代的步伐太快,兒時科幻今日幾近成真,無人駕駛汽車已在試行階段,而電動車已普及發展,他成為「基石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與客戶「共建電動車充電無障礙」,這個事業上的突變,可說是無心插柳,卻成就了自己。

早幾年Lawson任職顧問公司,為的是充份理解建造業從上游到下游每個流程的相互關係,推動行業新發展,愛車只是個人興趣。從汽車雜誌報道得知,「巴黎氣候協議」通過定於二○五○年起快速減排,達成人類活動排放以及自然貯存量之間的均衡,達致碳中和的目標。因此他認為,電動車不是一個潮流而是一個轉型,未來全球各地都通行。一次偶然機會,得悉生產力促進局有個投資項目,開發電動車智能充電系統,本來無心轉行的他,興趣使然決意一試。

二○一六年Lawson創辦自己的一人公司「基石科技」,接下生產力局的計劃,一年之間,開發了兩個項目,一是雲端管理系統,一是吊頂式充電產品,技術團隊由生產力局提供,由此啟動香港設計的硬件生產。翌年產品面世,香港電訊和中華電力兩間機構正尋求充電服務,於是成為公司最早的客戶,有這兩大名牌開路,當然招引不少發展商,公司開始增加人手,研發更多相關項目,眼看前景一片光明,以為從此一帆風順?錯了!就是這一年,他遭遇人生第一個重大挫折。

二○一七年財政預算案公佈,取消電動車零稅務優惠,當下市場大受打擊,那一年本地電動車銷售量,由過去每年幾千輛跌到全年僅有一輛。正當公司要起步的時候,竟出現這可怕的現實,這條路怎走下去呢?

這個意外的衝擊,沒有吞噬Lawson的壯志雄心,反而激起他奮發圖強的決心。他說人不可以被環境牽制,反之要創造環境,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兩者並行不悖。正是這種置諸死地而後生的頑強意志,逼使他堅守崗位繼續埋頭苦幹,公司因應環境變化轉型充電服務收費平台,幾年努力不懈,到二○二○年已發展多個投資項目,接手大型停車場的基建工程,給車場進行整體提升,同時取得車場的充電專營權。項目涉及大量資金,需要一個採集資金的平台,是年「基石科技」在創業板上市。二○二二年公司員工已達一百人,其中百分之四十是工程人員,建立了自己的技術團隊,並且開設另一家再生能源公司,從事環保業務,包括:廢物源頭分類並設置回收機;紙盒、鉛罐、廚餘等回收處理;以及開發電動車電池循環再用。

過去兩年多疫情徘徊不去,Lawson坦言對公司行政管理和市場營銷有影響,最初「家居上班」政策突如其來,大家措手不及,毫無準備下工作效率的確很低。由於業務性質需要進入屋苑,與管理公司和業主立案法團不能面對面接觸,溝通上有困難,一時間大家都不適應,很多工作受到阻延,但是很快他就找到應變方案,馬上著手視像系統升級,同時把所需文件上傳雲端管理,公司和客戶通過網上平台恢復正常運作。

應變方案持之有效,仰賴員工之間的和衷共濟,Lawson一手建立開放式公司文化,實行層級管理而摒除階級觀念,員工不論職級地位平等,部門之間直接溝通,同事之間感情融洽。這種和諧關係如何建立的呢?「從自己做起,以身作則」是他的不二法門,態度謙卑,不恥下問,用心聆聽,開誠布公。他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每次聆聽都是學習機會,他要求管理層也要持開放態度,公司事務保持公開透明,人人都參與其中。
  管理和做人同是一門大學問,Lawson工作之餘不斷增長學識,去年他進修中大EMBA碩士課程,儘管在市場方面累積不少經驗,其他還有許多不足,他要自己更專業更全面。在多元背景的同學互助互動中,他開拓了更高更闊的視野,看見電動車與環保技術結合發展的場景;另一個重要發現,原來讀書和背景不同的人,同一件事的看法很不一樣,因此要懂得包容,有容乃大。

中大商學院的教育理念是:商業為社會服務。這個理念正與他的公司文化相脗合,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公司吸納人才也要留住人才,方可保持強勢,他相信公司文化就是最大優勢,雖然目前經濟尚未明朗,但對環保科技的前景非常樂觀,一旦境外旅遊規限解除,將會大力開發內地和東南亞國家市場。(下)
統籌:香港中文大學EMBA課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