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耆商機——疫情受惠的健康板塊

本專欄上一個星期出版之後,有一些朋友覺得筆者太樂觀,錯估了局勢。但回顧疫情的數字,截至2月19日,全國確診病例增幅已經放緩,治瘉人數高達1.4萬人,部份地區例如澳門、廣州已無新增病例。根據股神巴菲特的相反理論,大部份人對投資市場悲觀的時候,才是低位吸納的機會。因為所有的上升都是最悲觀的時候開始,最樂觀的時候結束。筆者覺得反而趁著這個機會,可以留意商業市場汰弱留強轉變,思考一些中長線的投資機會。
  好多入市的人都看好醫學檢驗、藥廠板塊,例如迪安診斷、復星醫藥等,在新年開市後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幅。但筆者覺得這些股長遠來說未必會有持續漲幅,反而遠程醫療、社區護理服務會持續發力。
  內地大多數醫院在疫情發生前,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難掛號、排隊、擁擠等。由於內地市民更加偏向到現場「睇」醫生,所以一些例如「平安好醫生」等互聯網醫療平台相對成熟的美團外賣、滴滴打車等平台,難以成為市民必須有的服務提供商。如今疫情催生了很大的機會,遠程醫療透過家中的檢測設備,將病人診斷信息上傳給醫生進行診斷,最後藥品會快遞到家。遠程醫療有「去集中化」優勢,讓市民不需要外出,更加不需要去醫院排隊等候。
  在社區護理方面,受疫情影響一些提供沖涼、生活照料、復康服務的社區護理站普遍都艱苦經營。一般小型護理站的現金流未能支持長達幾個月的疫情,雖然護理站投資小,內地政府亦要求業主免租、減租以及推出一些優惠政策,但市民始終會有一段比較長的時間懼怕出外,沒有生意會對小型護理站造成不小的打擊。
  內地社區護理站在經歷疫情之後,估計不少小型機構會逐步被淘汰。一些大集團,包括上市公司會採取收購、拼購等形式拓展業務範疇,但可能還在投資階段,未在年報上公開或未達到上市階段,大家可以仔細「尋寶」,相信不難發現好商機。
健康教育基金會主席
關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