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耆商機——醉翁之意不在「舞」

  香港第四波疫情嚴峻,「跳舞群組」確診人數仍在攀升。很多人不解的是,現時網絡發達,線上課程豐富,學習時間靈活,在非常時期,他們為何仍要堅持面對面授課。箇中原因,不免引起社會各種遐想。
  從中老年人消費心理角度看,筆者覺得與其追求「實際體驗」因素亦有關。尤其有錢的初老一族,年輕時勇於嘗試新奇的事物,到了退休年紀,他們已擁有過不少名牌,嚐過各地名菜,遊歷過不少名勝。
  晚年生活消費,有時看重的不是產品本身,更多是追求消費體驗,獲得心靈的舒暢和滿足。上了年紀的人傾向固執、專一, 如外出用餐都是喜歡光顧固定的幾家餐廳,未必是因為那裏的食物特別好吃,而是能見到熟客老友敘下舊,與熟悉的夥計聊家常,當中品嘗到的「人情味」比食物本身更為重要。同道理,對喜歡飲酒的人來說,靚酒固然重要,但品酒的環境、賓至如歸的服務、愉悅共鳴的話題,才是醉翁追求的最高境界。
「點亮」銀髮族需溝通
  有人說:教育本身不是課程,而是用人點亮人。群組中,相信不少是退休後才發掘跳舞的樂趣。他們仔大女大,不喜歡獨處,對情感交流的需求比年輕人更強烈,從而寄情於舞,「以舞會友」。過程中他們體驗到跳舞以外的價值,是對人生的熱情、對歲月成長的信心、對生活的嚮往。原來醉翁之意不在「舞」,緊密互動的課堂交流,才是他們願意花錢被「點亮」的原因。簡言之,招呼富貴銀髮一族,提供優質產品只是基本,更需要的是個性化的服務,營造獨特和令人回味的消費體驗,才能把他們和他們的錢留住。
健康教育基金會主席
關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