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公啟事錄——釋放石油儲備意義

  面對居高不下的通脹率,美國政府終於出手,宣佈聯合多個主要能源消費國家釋放緊急石油儲備,企圖阻止油價繼續上升,然而國際油價卻背道而馳,加上冬季能源需求增加,筆者相信有關舉措對石油市場影響短暫且有限。
  這次美國釋放5000萬桶原油,如以2020年美國日均石油消費約1700萬桶計算,僅夠消費3天,而當中3200萬桶更屬於短期供應,需待油價平穩後歸還戰略石油儲備,釋放量可謂「杯水車薪」。至於其他國家的投放量更加輕微,估計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英國或將合共釋出最多3000萬桶石油儲備,遠較外界預期的為低。因此,坊間普遍認為,相關措施效果有限,不過這次主要能源消費國聯手是與能源生產國之間的角力,心理因素大於一切。
  當前原油供求失衡主要由於全球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帶動原油強勁需求所致,然而這種「能源短缺」並非根本性問題,全球並不欠缺石油資源,只是去年各國受累疫情一度中斷生產和部份經濟活動,石油需求及價格暴跌,以致後來能源生產國企圖透過聯合限產、閒置產能來拉高油價,故目前所謂「產能不足」的問題僅屬短暫性。
  近年全球愈來愈關注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和大氣污染防治議題,深度改變未來能源結構成為大勢所趨,以2020年為例,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石油佔31.2%、煤炭佔27.2%、天然氣佔24.7%,可再生能源則佔5.7%,當中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佔比正高速增長,全球對石油依賴逐步降低,長線而言,相信當前石油暫時性的短缺問題不會構成第四次能源危機。
靄華押業主席
陳啟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