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德 - 金融體系風險上升|缸邊財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剛發佈最新《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指出,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的10餘年裏,美國聯邦基金利率長期處於接近零的水平,令市場流動性極度寬鬆,在這種環境下,市場參與者增加了其對流動性風險、遠期風險和信用風險的敞口,且往往會利用資金槓桿來提高回報率,這些脆弱性使得金融穩定風險居高不下,也令全球金融體系的韌性面臨多重考驗,而近期金融穩定的風險正顯著上升。

自去年10月份以來,全球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面臨一系列嚴峻考驗,美國矽谷銀行和簽名銀行接連關閉,以及市場對瑞士信貸銀行喪失信心,都體現了當前多國緊縮政策與金融脆弱性相互作用所帶來的挑戰,凸顯銀行在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管理方面的失敗,也暴露出監管失誤。

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阿德里安於4月11日在IMF和世界銀行2023年春季會議的一場媒體發佈會上表示,儘管政策制定者採取了及時有力的回應措施,但隨著投資者重新評估金融體系的健康狀況,市場情緒依然脆弱,眾多機構和市場仍明顯承壓。

雖然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監管改革,毫無疑問地提升了金融體系的總體抗風險能力,但各方仍然擔憂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中可能隱藏着的脆弱性。

IMF的報告指出,許多國家的通脹水平持續高於央行目標,令人感到不安,金融體系亦正在經歷通脹上升和利率走高的考驗,金融市場壓力的出現,使中央銀行的工作變得更加複雜。
逾半低收入國家陷債務困境

在高通脹的情況下,如果金融壓力顯著上升,並威脅到金融體系的健康,可能需要在通脹目標和金融穩定目標之間進行權衡取捨,考慮到金融槓桿的狀況、資產負債存在流動性錯配,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部門內部以及其與傳統銀行機構之間的高度關聯,貨幣和金融環境收緊的影響可能會被放大。

IMF認為,到目前為止,大型新興市場經濟體相對平穩地應對了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大幅收緊,這部份得益於全球金融環境並未緊跟貨幣政策收緊而變化,但當前金融市場的壓力如果未能消退,並導致全球風險承擔水平下降,且由此引發資本外流,那麼這些大型新興市場經濟體可能會面臨重大挑戰,世界各地的主權債務可持續性指標持續惡化,許多最脆弱的國家已經面臨極大壓力。

鑑於當前主權違約和宏觀脆弱性帶來的挑戰,活躍的債券發行活動已在2021年消失,低收入國家受到糧食和能源價格高企的嚴重影響,且幾乎無法獲得市場融資,將持續面臨極其艱難的債務狀況,其中超過一半國家已經陷入債務困境,或是面臨陷入債務困境的巨大風險。
黃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