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志康 - 傳統商會「潛規則」|神耆商機

無論商會、協會,還是馬會、俱樂部等高級會所,吸引年輕人加入往往不太容易。當中的年輕會員,很多都是透過父母引薦加入。其實所謂的「年輕」會員,真實年齡都不是「十八廿二」,而是起碼都到「十八加廿二」的不惑之年。

傳統商會非常論資排輩,新人要想在組織中有所發展,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排櫈仔」。前面有很多五、六十歲的資深會員擔任要職,大家都在排隊等上位。即使有朝一日終於「登基」成為會長,也未必能完全大權在握。我曾經去過一個著名商會演講,去到找會長打個招呼,但會長卻忙於擔櫈、打點庶務;真正招呼我的「主人家」,反而是坐定定的幾個長者,他們就是「更高級」的前會長們。

商會選舉一人一票,體現民主精神。實際上,卻很難實現「小數服從多數」的理念,商會內部往往是物以類聚,並由同一班人主導,因而很少產生重大分歧。

如果有新一批人「挑機」出選,就會被視為「玩嘢」(造反);此舉表面上是透過民主投票來競爭,但潛規則是「小數離開多數」,即一旦輸了,就往往被排擠或主動離開,另起爐灶。

「小數離開多數」之後,商會數目變得更多,主席也特別多。我見過同一個行業,連續7日都有春茗,出席活動都是大同小異的一班業內頭目,只是每晚都由不同的商會和領袖主辦而已。大家互相給面子,表面上禮尚往來,實際面和心不和。當然,其中有些傳統商會越做越壯大,政府也越認可,資源就更豐富。元老修成正果,更不想全身而退。

健康教育基金會主席

關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