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港須保持會展業優勢|恒聲集
日前會展管理公司負責人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會展的展覽活動的疫後恢復已經漸入佳境,今年首9個月會展共舉辦了525次活動,數量已經相當於疫情前2019年的85%,其中整體展覽數目為85場,超過了2019年同期的81場,入場人數亦已經恢復至80%,高於原預期。
今年以來,筆者亦親身前往數個在會展舉行的展覽,包括書展、電腦通訊節、鐘錶展、秋季燈飾展等,明顯感到參展商及入場人數都比疫情期間大幅上漲。甚至在秋燈展中,聯合舉辦的三項展覽共吸引到約6.2萬名來自145個國家及地區的買家入場,連停車場空間亦被用作展覽場地。
疫情後,與內地及國際的通關復常為香港重新帶來商務展覽的人流,再加上會展站的啟用,讓商務客可以直接從深圳乘搭鐵路前往會展,甚至毋須經過轉乘,便捷程度讓不少曾在疫情期間移師別地的展覽重新回到香港。根據會展管理公司的數據,往年恆常於會展舉辦的70個商貿展今年已經全數回歸,可見香港在會展業方面的吸引力並未受損。
這方面得益於香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及高度國際化的城市氛圍。地處亞洲的中心,香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在硬件上能夠為中國內地和東南亞國家的商戶及買家提供相對便利的場所,更為區域外投資者進入亞洲市場提供了理想據點,高度的國際化商業網絡則在軟件方面支撐及促進了國際貿易和業務合作。
場地不足冀加快擴建設施
另一方面,香港自身的營商條件亦十分適合發展會議展覽業。香港是一個自由港,治安好,無外匯管制,不設增值稅,出入口無限制,再加上穩定的商業環境、豐富的專業服務支持、高效的司法制度、發達的金融體系等,都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信心,使他們願意來港參展。
然而,目前對會展業發展最為關鍵的問題仍在於場地不足。從秋燈展需要用到停車場空間就可見一斑,香港目前有超過50個大小不同的會展場地,可提供的總展覽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但大部分商務展覽都會優先選擇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會展或亞博,不足以容納日益增長的展覽需求。根據一項由政府委託顧問進行的研究估計,香港到2028年在旺季期間將會面臨13.2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不足,幾乎相當於現時香港可提供的展覽面積總和。
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會繼續擴建會展設施,包括推展擴建亞洲國際博覽館,以及在灣仔北興建新會展設施。期望政府能盡快推動相關項目上馬,並為解決短中期的會展空間不足問題,推出緩解性的臨時措施,保持香港在會展業的優勢。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