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豪 - 勾地重提各有考量 | 二叔公啟事錄
財政司司長近日預告今年度赤字或達千億元,較原先預算飆升逾倍。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賣地收入大幅縮水,迄今只有37億元進帳,連預算目標330億元的一成也不到。在樓市持續疲弱、發展商投地意欲低迷之際,有業界提出重推已擱置十多年的勾地表制度。
勾地制度利弊各有論述。支持者認為此制度讓土地供應更貼近市場需求,因為發展商必須以政府接納的底價出價,既能避免流標打擊市場信心,又可確保地價合理。發展局長強調要維持政府對土地供應的主導權,但問題是,在現行制度下政府推地屢次流標,同樣無助提振市場信心。
回顧1999年推出勾地制度時,香港正處於金融風暴後的谷底。該制度為市場提供靈活性,讓發展商可因應財務實力及市況「擇時」投地。時至今日,香港面對高利率、樓市調整、建築成本攀升等挑戰,加上北部都會區開發在即,土地政策更需要「貼地」應對。
誠然,土地供應關乎民生大計,政府堅持把關無可厚非。但在市況疲弱之際,若一味強調主導權,不願因應市況調整政策,最終可能造成「人為乾塘」。觀乎政府在北都發展已開始採取原址換地等靈活方案,顯示在維持主導權之餘,仍可有政策調整空間。
當前市場環境嚴峻,發展商面對融資成本高企、建築成本持續上漲的壓力。加上過去幾年樓市調整,一手盤銷情遜預期,令發展商投地更趨審慎。土地供應機制是否需要調整,值得政府和業界深思。畢竟賣地收入持續疲弱不僅影響庫房收入,更可能拖慢整體土地發展步伐,影響經濟民生。在堅守公眾利益的同時,政府與發展商都要務實面對當前挑戰,共同探討可行方案。
靄華押業主席
陳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