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豪 - 財赤迷思 | 二叔公啟事錄
近日政府公布截至11月底首8個月財政狀況,未計發債收入財赤已達2233億。面對持續擴大的赤字,社會上有意見認為應以進取的財政開支來刺激經濟,亦有人主張嚴格控制開支,甚至削減福利。但在討論開源節流之前,我們應該撥開迷霧,直視問題的本質。
回顧過去數年,本港經濟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環球經濟不明朗、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等外圍因素,加上本地樓市調整等內部壓力,導致政府各項主要收入來源大幅縮減。過去一直被視為「印紙槍」的賣地收入更是每況愈下,截至去年10月僅37億元,與昔日動輒逾千億元的境況相去甚遠。
有意見認為,目前財赤困境僅屬暫時性,只要經濟逐步復甦,政府收入自然會回升。然而,這種看法過於樂觀。香港面對的挑戰遠比表面看到的更為深層。人口老化加速、產業結構單一、區域競爭加劇等問題,都在考驗香港的財政承受能力。
外匯基金投資收益向來被視為應對財政壓力的「定海神針」。但在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環境下,過度依賴投資收益來填補赤字並非長遠之計。同樣,過度依賴發債也可能加重未來的財政負擔。
香港需要的是一套全面而務實的財政重整方案,目前財赤困局根源在於香港過於依賴單一的發展模式和收入來源。政府近年提出的各項發展策略,往往重規劃、輕執行,未見具體成效。光是靠削減福利開支、發債集資,或是寄望樓市反彈來增加庫房收入,都不切實際。要解決財赤,必須正視香港經濟結構單一、產業空洞化等深層次問題。若不能從根本處着手,香港的競爭優勢恐將繼續削弱。
靄華押業主席
陳啟豪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