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志康 - 「你估我幾多歲?」 | 神耆商機

  「昨晚派對上,不是飲大了,也不是玩大了,而是『估大了』。」一位長者搖頭苦笑,分享尷尬事。當時靚姑笑吟吟拋出一句:「你估我幾多歲?」結果長者衝口而出的答案,竟傷了對方的「少女心」。旁邊老闆聽罷即傳授江湖秘笈:「面對女性『減20』,男性『減10歲』,或統一回覆『18歲』,包保皆大歡喜。」  

  香港人均壽命位居全球前列,人生刻度早已重新定義。30出頭尚算「大孩子」;60歲仍在商界縱橫;7旬跑全馬亦非奇聞。一位常參賽的「美魔女」跑手自嘲:「在內地,我這年紀早該跳『廣場舞』了。有一次非常尷尬,我去安老院派福袋,阿婆拉住我隻手讚:『阿女皮膚咁滑,同我後生時一樣!』我哪敢說,其實我只比她小5歲……」  

  香港這城市對「老」字格外敏感。「老友記」、公公、婆婆、哥哥、姐姐等稱呼都要小心使用。以「美女」稱呼尚可,「美魔女」已帶刺;「前輩」是敬稱,「老前輩」卻像提醒對方時日無多。即使對方自嘲「老咗」,旁人也絕不能順口接句「老人家」。

  一位時裝店老闆直言:「香港哪有『老人衫』標籤?倒是有位『凍齡』客,60歲照樣買露腰『Crop top』。」但他亦忍不住投訴:「最頂唔順地鐵裏大叔孭個背囊掛卡通熊仔。其實Hello Kitty並不是賺小孩子的錢,而是賺他們那些『凍齡』媽媽的;Labubu炒貴10倍,班銀髮『少女』搶得最凶!」  

  本地的銀髮市場很有獨特性,因為香港人的「無齡感」非單靠醫美。當年屆70歲的太極師傅穿潮牌聯名鞋教班,「90後」與「50後」在KTV同唱「現在我未成年讓我膚淺」,或許我們真的練成了「凍齡秘方」——正如茶餐廳那句永不過時的打招呼:「靚女,食咩餐?」

健康教育基金會主席
關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