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無創科無未來的另一種意義

特首說:「無創科無未來」。這在經濟意義上容易理解,但其實這裹還有深一層的意義,是一個關乎香港年青人的結構性改變。

香港科學園(圖片來源於網絡)

香港的服務業佔經濟的九成以上,高增值的服務業如金融在2020年佔23.3%;專業服務業佔4.9%。若在大學問問同學們將來想做什麼,如筆者當年一樣,相信不少都會說希望進入投資銀行這類高增值的服務業,快速積累首期上車,然後四十歲左右買第二層樓收租,盡快達到財務自由。

但很多年青人忽略的一個事實就是,高增值金融業其本質是一個高度關係為本的行業。我們崇尚的公平競爭,在資本市場就業是不怎麼存在的。在投資銀行工作的朋友,相信每年都會接待不少什麼什麼董,什麼什麼總的兒女作實習生。這不完全關中國人注重關係的文化,數年前一家全球性的國際投資銀行在馬來西亞一個主權基金的醜聞,可以說明這一點。其他資本市場下游的業務,如律師,會計,公關等等,都是關係為本的行業。當然不是說能力不重要,但在能力差不多的時候,關係發揮關鍵性的作用。簡單說明,要取得一宗交易,滿分十分,關係和能力各佔五分。在競爭劇烈的市場下你的能力勝人半分,但關係輸人兩分,只要你勝人那半分不是關鍵到做或做不成一宗交易(通常不會),你也得敗給對手。如果我們的經濟結構仍是今日這樣,年青人的上流力堪憂 - 最悲哀的是,可能不是他們能力不行,只是他們在成長中跟這些資本圈沒有親近關係。

這些關係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呢?我們要理解到,交易的源頭是資本 - 大企業家。有交易,多數也會給某富豪在銀行工作的兒女,那麼就會有機會跟某富豪做更多生意。從事高端金融業的一般人家子弟,能財務自由已不錯,談發達也許比較遙遠。

而科學就是科學,是不會講關係的。研究出一種獨特的技術,取得專利,那財產就是你的。內地大灣區城市創業浪潮蓬勃,就是因為創科不講出身,你的技術做到了,夠便宜,就有人買,你就能發達。以電子業為例,物聯網年代,什麼都需要電子。在內地灣區城市有無數家獨立設計公司(IDH)為不同的應用場景設計不同的電子解決方案。內地一部致敬在深圳奮鬥的草根階層人物的電影 《奇蹟·笨小孩》,就是講述做手機維修的男主角在極端逆境下開設數人的電子廠奮鬥成功的故事。香港在以前之以被稱為遍地黃金,也是因為不分階層,皆有可能發達(不只是財務自由)。那時我們輕工業和貿易發達,讓平民百姓只要懂得些技術,不用高學歷,不用認識某董某總的兒女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無產業結構的改變,再多的青年政策也是徒勞。

無創科,無未來。

周祐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其工作機構或就讀大學之意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