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護航——糖尿病可致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大家或許以為,糖尿病跟認知障礙症「大纜都扯唔埋」。原來,過高的血糖水平會釋放化學物質破壞血管壁,增加血管硬化的機會,如果腦部的微絲血管因為高血糖的破壞而引起血點,血點就會有機會塞在微絲血管而造成腦部損傷,當腦部負責決策的部位受損,就有機會造成「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早期的認知障礙患者會變得無記性,一旦病情惡化,行為、思考及記憶力會拾級而下,出現非常大的偏差。然而,不少家人對此警覺性不高,認為患者只是性情改變,或是脾氣隨年紀老化而變差,漸漸造成不必要的糾紛,不止影響家庭關係,更令患者無法得到適當治療。
當認知障礙症步入晚期,患者甚至會變得不懂得吞嚥及大小便失禁,需要家人全天候照顧,無形中加重家人的生活壓力,亦加重治療難度。
要預防血管性認知障礙症,首要從飲食上入手,例如維持「三低一高」的飲食習慣,避免進食高糖高脂的食物,並要定期運動。
此外,糖尿病患者亦可透過藥物控制血糖水平,例如降糖藥物SGLT-2抑制劑,可以排糖減重,避免高血糖持續破壞腦部微血管,從而減低患上血管性認知障礙症的機會。而年長的糖尿病患者可考慮定期接受認知測試,避免錯失及早確診及治療的黃金期。
最後提醒大家,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馮斌熙
此欄目由英國阿斯利康藥廠贊助
早期的認知障礙患者會變得無記性,一旦病情惡化,行為、思考及記憶力會拾級而下,出現非常大的偏差。然而,不少家人對此警覺性不高,認為患者只是性情改變,或是脾氣隨年紀老化而變差,漸漸造成不必要的糾紛,不止影響家庭關係,更令患者無法得到適當治療。
當認知障礙症步入晚期,患者甚至會變得不懂得吞嚥及大小便失禁,需要家人全天候照顧,無形中加重家人的生活壓力,亦加重治療難度。
要預防血管性認知障礙症,首要從飲食上入手,例如維持「三低一高」的飲食習慣,避免進食高糖高脂的食物,並要定期運動。
此外,糖尿病患者亦可透過藥物控制血糖水平,例如降糖藥物SGLT-2抑制劑,可以排糖減重,避免高血糖持續破壞腦部微血管,從而減低患上血管性認知障礙症的機會。而年長的糖尿病患者可考慮定期接受認知測試,避免錯失及早確診及治療的黃金期。
最後提醒大家,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馮斌熙
此欄目由英國阿斯利康藥廠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