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連城——香港料成新經濟股上市地
2020年上半年,雖然新冠病毒大流行,但是中國內地和香港新股上市繼續表現強勁。
港交所完成兩宗中資科技品牌的超大型第二上市項目後,晉升至全球新股融資額第三位,上海證券交易所更穩守全球領導地位,再次超越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
由於疫情於歐美仍未平息,大量資金流向大中華地區尋求投資目標,為各行業進一步成長帶來融資機遇。
中國內地2020年上半年受到科創板新股發行的推動,預計錄得117宗IPO融資1381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上半年的64隻新股融資604億元人民幣,分別增長83%和129%。
內地科創板高速成長,成為許多創新企業,尤其是科技、傳媒及電訊、醫療與醫藥行業企業的上市樞紐。
筆者認為,中美關係緊張及政策的不利發展,使中資企業重新思考其長期融資選擇,間接壓抑中國企業於美國IPO活動。
自中美貿易戰開始,美國針對外國企業上市的法案進行修訂,同時中國和香港亦有多項改革,以鼓勵更多中資科技企業到內地和香港市場上市。
當中包括同股不同權公司和第二上市公司,將被納入香港恒生指數、新股發售機制能夠縮短由定價至上市時間、內地明確紅籌企業上市規則,以及香港或推出企業持有不同投票權的《上市規則》等,將使內地和香港更具競爭力,成為更多中資企業的理想上市地。
馮南山
港交所完成兩宗中資科技品牌的超大型第二上市項目後,晉升至全球新股融資額第三位,上海證券交易所更穩守全球領導地位,再次超越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
由於疫情於歐美仍未平息,大量資金流向大中華地區尋求投資目標,為各行業進一步成長帶來融資機遇。
中國內地2020年上半年受到科創板新股發行的推動,預計錄得117宗IPO融資1381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上半年的64隻新股融資604億元人民幣,分別增長83%和129%。
內地科創板高速成長,成為許多創新企業,尤其是科技、傳媒及電訊、醫療與醫藥行業企業的上市樞紐。
筆者認為,中美關係緊張及政策的不利發展,使中資企業重新思考其長期融資選擇,間接壓抑中國企業於美國IPO活動。
自中美貿易戰開始,美國針對外國企業上市的法案進行修訂,同時中國和香港亦有多項改革,以鼓勵更多中資科技企業到內地和香港市場上市。
當中包括同股不同權公司和第二上市公司,將被納入香港恒生指數、新股發售機制能夠縮短由定價至上市時間、內地明確紅籌企業上市規則,以及香港或推出企業持有不同投票權的《上市規則》等,將使內地和香港更具競爭力,成為更多中資企業的理想上市地。
馮南山
最Hit
居深圳美國人遊港呻「巔峰期已過」 城市擁擠/服務態度冷漠 惟對1地方讚不絕口:城市中的一片淨土
2025-04-29 17:48 HKT
深圳K11 ECOAST開始試業!23萬平方米空間曝光 港深直通巴/地鐵/搭船直達(附交通/商舖/食肆詳情)
2025-04-29 18:10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