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不停蹄——馬場千奇百趣

  馬季開鑼了,老馬又有好節目。老馬鍾情賽馬,不單欣賞馬匹在綠茵場上飛馳,還愛這運動背後的專業精神,以至場外種種千奇百趣。單單是馬匹名字,當中原來有不少故事。
  香港賽馬有百多年歷史,最早期馬匹只有英文名,毋須有中文名稱,即使香港華文報紙要報道賽馬消息,也是各自翻譯馬匹名字;三十年代馬王Liberty Bay,不少傳媒譯作「自由灣」,但也有個別中文報章譯成「碧麗灣」。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跑馬地「快活谷」變作「青葉峽」,馬名也由英文改為中文。至戰後賽馬馬匹恢復英文名字的同時,也開始兼具中文名字。
  最初馬匹的中文譯名,不少都是簡簡單單地把英文名字翻譯過來,就像1960年代的Blue Danube便譯作「藍色多瑙河」。當年,還是准許五個字的馬名,像「藍色大渡河」、「藍色尼羅河」這些名字便令人記憶猶新;聽說早年還曾有一匹六個字馬名的馬,叫作「加拿大慶祝日」。不過,有馬匹的英文名叫Ben,中文名便喚作「奔」,一個字,真夠直接了當。
  說起那些年,亦有神來之筆。有一匹馬名「龍潭老鼠」,英文名居然是Long Time No See,堪稱一絕。
  隨着賽馬活動愈來愈專業化及普及化,馬匹亦越來越多。現時馬會對馬匹名字設有一定的限制,中文名最少須兩個字、最多四個字,英文名字則不可多於包括空格在內的18個字母格。而馬名的寫法或讀音不可以有明顯廣告宣傳性質,也不能與現有馬名相似,不可以名人名字命名、不可開玩笑,又或者帶有淫穢或侮辱性意思的馬名也一律禁絕。用過的名字七年後才可以再用。而賽馬歷史上有名堂的名字,如曾經勝出國際一級賽的佳駟,像「精英大師」則永遠不能重複。
  雖然有如此種種限制,但要給馬匹一個好名字,依然有不少空間,馬主大可繼續天馬行空任我行。
馬識途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