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方俊杰:信念和勇氣

  在大會堂劇院觀看舞台劇《原則》的那一個晚上,全院近乎滿座(因疫情關係,座位分隔開來,可以坐的座位都坐滿人了)。
  我算是後知後覺,認識的文化人早已在小劇場看過《原則》,都說不看此劇,是我的「損失」。
  《原則》五位演員出來謝幕,曲終人未散,接着是編劇郭永康、導演方俊杰坐在台上,與觀眾對話。五位演員,五種聲音,五種態度,詮釋劇中人,演出那層次感來。
  方俊杰Kit說:「導演此劇,先與燈光設計師就舞台空間,畫出九個空格來,演員站在不同空間,會有不同燈光打下來,造成壓迫感,營造出張力來。」
  那天晚上,我坐在近舞台的第二行座位,沒有看到那九方格,卻感受到那「張力」,不光是演員之間的針鋒相對對白,他們站立、走動的位置,也帶動營造出來的劇力,咄咄逼人,讓觀眾很想知道:接着下來,會是一個怎樣的局面,一個怎樣的結局。
  《原則》劇情一點都不複雜:新上任的中學校長要立新規則:「學生小息打籃球,必須換上運動服,穿上運動鞋。」學生覺得此校規不合情理,小息只有十五分鐘(還是二十分鐘),換得波鞋波衫,還剩下多少時間可以打球?小息未完,又得換回校服。訓導主任則認為學生換上波鞋就可以了。副校長也主張從寬處理。校園「茶杯風波」,一次接一次的管理層之間,加上學生代表的衝突,滾雪球效應,一發不可收拾。
  Kit說:「排戲很重要。我們要在同一基礎上,對這台戲的理解,要有一致共識。演繹角色,才不會『過火位』。」
  導演要control,演員也要control,一切在舞台上展現出來的,都要恰如其份。台上五名演員,把角色演活,收放自如。
  劇本寫得好,還要演員演得好,當然,還得看導演導。三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喜歡「歷史」的Kit,說「愛講故事」:「我做導演,就是要把一個故事說得動聽。設計出一個場面來,給到來看舞台劇的觀眾,一個驚喜,一次思考的機會。」
  Kit已開始為明年上演的音樂劇《大狀王》進行排練。拒絕交「行貨」的Kit,該會為觀眾帶來另一趟驚喜吧。
  後記
  《原則》場刊「導演的話」,方俊杰只寫下短短三句:「風起了/願我們懷着信念與勇氣/振翅高飛。」
  「有戲可做,The show is on,就會做下去。」
  Kit愛講故事,會繼續用舞台,用他的方法,講他的故事。
張灼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