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詹喬:青春小糾結

  獲得今屆香港浸大電影學院「最佳電影新秀銀獎」《遲遲》(The best is yet to come)導演詹喬Qiao傳來得獎三人組合照,Qiao說:「那是我們在電影殺青時拍攝下來的。我們一起合作,大功告成,拍照留念。」
  三位浸大電影學院畢業生,導演詹喬Qiao居中,左邊是製片肖伊,右邊是編劇張夢楠。Qiao說她來自深圳,張夢楠從大連過來,肖伊則是來自雲南。Qiao說:「我們三個人,來香港讀電影,原因只有一個,我們都愛這門藝術——電影。」
  三位年輕女子,一起合作,拍一套青春期的故事:「少女成長的煩惱,內地的,香港的,都是一樣的。」
  Qiao在深圳取景,在一所中學拍攝:「我們三個人,性格不一樣。一齊度橋,講故事內容,擦出火花來。《遲遲》人物是虛構的,但她們的感情生活,卻是來自我們的親身體驗,對我們身邊青少年的觀察。」
  Qiao說:「《遲遲》是一個關於『青春期女孩子們的眼中,其他青春期女孩子們是甚麼樣子』的青春成長故事。」
  青春期的一個「符號」是「M」的出現。Qiao說:「電影中的一位女演員,有着青春期的煩惱,同輩都來M(月經)了,她的卻是遲遲未到。對少女來說,M來不來,為甚麼不來,可是頭等大事。」
  青春期的「對自我認知,學業、未來、迷惘、焦慮,都是實實在在的。」不能說「少年不知愁滋味」,Qiao說:「我們沒有強說愁。那階段,我們都經歷過。」
  經過編導的梳理,三人組「回頭看,少女時期的小糾結、小情緒,有了新的體會、理解。」
  看過《遲遲》的Trailer,在有限人力、物力情況底下,她們三人仍能拍出一個有說服力、幽默、感人的短篇故事來。
  Qiao在深圳出生、長大,她說:「我是看香港電影、電視大的,相信香港電影製作專業水平。」入大學,想讀電影,就來香港讀:「相較於北京上海,香港對我來說,是一個更熟悉的地方,離家近,語言、飲食習慣都一樣。」
  Qiao在電影(港產片)看到的香港,不少景點,她現在仍能找到:「密集的唐樓、人來人往的街道、廣告招牌、市井氣息、窄小的住房、港島的商業大廈、油麻地唐樓、青衣的村落,反差之大,只有香港,是這個城市的特色。」
後記
  編劇張夢楠說:「創作是一個不斷剖析自己的過程,往往挖出來的那些自己是不願意面對,但不想提到的事情都是最好看的。」《遲遲》提到的少女情懷,不管是美是醜,小好小壞,都是貼近真實人生。
  製片肖伊說:「電影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崗位都十分重要,不可分割。從構思到拍攝,到後期製作,磨合需時,最後大功告成。」
  三人組畢業之作該是一個好的開始。電影之路漫長,希望如她們所說: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張灼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