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食經——香港蘿蔔

  筆者又開始為自家餐廳製作蘿蔔糕,過往幾年都選用本地生產的蘿蔔,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一群農夫組織了「香港蘿蔔計劃」,他們聯繫餐廳和社區小店,為農夫尋找買家,統籌生產和宣傳,我也參加了這個計劃,希望支持本地農業。
  一般商業生產蘿蔔糕都不會使用本地蘿蔔,當初選用本地蘿蔔,我天真地以為用本地蘿蔔取代入口蘿蔔是一件簡單的事,到了製作時才發現使用進口蘿蔔和本地蘿蔔是兩碼子的事。
  一般市面上見到的中國產蘿蔔,一條大約二至三斤的,圓柱形,表面光滑而飽滿。本地種植的蘿蔔形狀參差不齊,有大有小。
  當你一次過要為五百斤蘿蔔去皮,兩者的分別就非常明顯,常規化種植的中國蘿蔔只消三兩下就可以刨乾淨,某些本地蘿蔔因為形狀三尖八角,表面佈滿根,皮也比較硬,差不多要用多一倍時間才能夠刨乾淨。
  切開蘿蔔後,發現有些本地蘿蔔內裏已經腐爛或出現「花心」的情況,農夫說是因為黑腐病或泥土缺乏礦物質引起。
  現時冬天這一造蘿蔔普遍稱為遲水蘿蔔,亦名「南畔洲晚生」品種,每年秋天十月至十一月開始播種,經過三個多月才能收成,今年天氣頗佳,收成算不錯。
  雖然本地蘿蔔可用成數較低,而處理工序比較繁複,增加蘿蔔糕的生產成本。但本地生產的蘿蔔沒有使用化學肥料催谷,味道較甜,而且天然。「香港蘿蔔計劃」為農民、餐廳、小店提供交流機會,香港農業缺乏政府支援,只能靠民間自發支持。我認識一群本地農友都十分熱心,感謝他們的投入,並希望他們的出品會愈來愈進步。
劉晉



更多文章